E X P

锐龙7 7800X3D天梯榜首发评测:更纯粹且强劲的游戏处理器

在此前的锐龙9 7950X3D的评测里面,不少看客都表示要等锐龙7 7800X3D,确实锐龙9 7950X3D和7900X3D的价格是比较高,而且他们两个的设计比较特殊,两个CCD里面一个是加了3D V-Cache的,另一个则是标准的Zen 4 CCD,所以它们需要使用Xbox Game Bar来进行进程调度,确保游戏会优先使用加了3D V-Cache的CCD,但这对于那些多核优化比较好的游戏是没用的,还是会出现跨CCD占用的问题,但这些对于只有单CCD的锐龙7 7800X3D就不是问题。

锐龙5 7600和酷睿i5-13490F谁是更好的游戏CPU:当然是选频率更高的那个

前段时间我们测试了Intel的酷睿i5-13490F,这款处理器的售价在1500元左右,是一款性价比挺不错的主流级处理器,但实际上AMD在这个价位同样有刚推出没多久的锐龙5 7600处理器,实际上在此前的评测文章里面就能看到大家很关心这两款处理器的性能对比,所以我们就单独再出一篇评测看看这两款处理器谁的游戏性能更强。

酷睿i7-13790F处理器评测:专为国内玩家打造的甜品CPU

英特尔今年针对国内市场 推出了两款特供产品,分别是酷睿i7-13790F和酷睿i5-13490F,其实去年他们就推出过酷睿i5-12490F这款特供产品,从型号来看,酷睿i5-13490F就是酷睿i5-12490F的延续,实际上也是这样,酷睿i5-13490F的频率与缓存都提升至酷睿i5-13500水平,但酷睿i7-13790F这个型号是今年才出现的,这家伙又是怎么回事呢?

酷睿i5-13490F处理器评测:英特尔的新一代甜品级游戏CPU

去年英特尔在发布12代酷睿非K处理器发布不久后就在国内市场推出了一款非常有趣的产品——酷睿i5-12490F,这东西与其说是酷睿i5-12400F的升级版,还不如说是没有核显的酷睿i5-12500,两者频率是一样的,而且L3缓存还增大了些,由于这款处理器的性价比不错,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欢迎。到了今年13代酷睿非K处理器发布时,英特尔在国内也重复了去年的策略,推出了酷睿i5-13490F处理器。

锐龙9 7950X3D天梯榜首发评测:大缓存就是给力,当前最佳游戏处理器

锐龙9 7950X3D烤机时两个CCD的频率明显是不一样的去年AMD推出的锐龙7 5800X3D是一款非常成功的产品,在增加64MB 3D V-Cache后让处理器的游戏性能大幅提升,游戏性能直接超过对手的酷睿i9-12900K,相当受游戏玩家欢迎。现在采用全新Zen 4架构的锐龙7000处理器出来了,AMD自然也会继续使用3D V-Cache来强化新一代处理器,新一代锐龙7000X3D包括16核的锐龙9 7950X3D,12核的锐龙9 7900X3D和8核的锐龙7 7800X3D。

英特尔至强W9-3495X处理器评测:112条PCI-E 5.0通道的56核性能怪兽

在Sapphire Rapids架构的第四代至强可扩展处理器发布之后,面向工作站的至强W处理器也增加了新的成员。新一代至强W处理器包括有面向专家级工作站的至强W-3400系列以及面向主流级工作站的至强W-2400系列,主要面向媒体、娱乐行业、工程领域、生命科学、能源和地球科学、金融服务、数据科学和AI开发等领域都对工作站运算能力有一定要求客户群体。

英特尔NUC 13 Extreme“猛禽峡谷”体验:13代酷睿让每公升性能更涌动

Intel的NUC系列产品自首次发布到今年已经是10周年了,年初推出的第12代NUC Extreme,代号Dragon Canyon,算是对过去这十年做了个完满总结,但没想到,今年Intel其实还有一款更重磅的庆生之作:NUC 13 Extreme Raptor Canyon(猛禽峡谷)。

Intel酷睿i7-13700处理器评测:主流游戏之选

近段时间Intel把原本只有六款的13代酷睿系列处理器补全了,相比于此前我们测试的酷睿i9-13900KS,其实65W的非K处理器对于市场来说更重要一些,通常来说K系列处理器多是游戏玩家、超频玩家以及高性能计算用户购买,而65W的处理器用户范围会更广一些,包括大部分消费用户和商用客户,而今天我们要测试的就是酷睿i7-13700处理器。

酷睿i9-13900KS处理器评测:双核6GHz还不够,给大家看看全核6GHz

其实早在13代酷睿发布之前就有酷睿i9-13900KS的消息了,它是PC中首款突破6GHz频率的处理器,其实从上代Intel推出酷睿i9-12900KS来看,酷睿i9-13900KS的存在是必然的,只不过真没想到他们会这么早就推出这产品,上一代从酷睿i9-12900K发布到KS发布之间隔了5个月,而这次只有3个月。

AMD锐龙 7900/7700/7600 处理器评测:让大家重新认识Zen 4强劲的能耗比

在CES 2023上AMD和Intel上演了什么叫针锋相对,大家都直接把桌面处理器改封装变成移动平台的HX系列高性能处理器,此外还有一系列的各种不同功耗的移动处理器,在桌面平台上,AMD和Intel也一同推出了新一代处理器的65W版本,其实和对手的13代酷睿处理器相比,AMD这次推出的65W锐龙7000系列处理器数量偏少,只有三款,但由于AMD一时半刻还没打算让用DDR4的锐龙5000处理器退市,所以对AMD来说其实没有大量扩充锐龙7000处理器中低端型号的必要。

神舟战神Z8-DA5NS游戏本评测:便宜大碗,体验12代酷睿的性价比之选

神舟笔记本也算是老牌的笔记本电脑品牌之一了,在同样性能的产品中,神舟笔记本往往价格更加实惠,凭此一招它也俘获了大批粉丝,时至今日神舟笔记本仍然延续了这一风格,新推出的战神Z8-DA5NS游戏本将酷睿i5+RTX 3060的主流配置做到了不到6000元(双11京东自营)的价格,可谓是价格屠夫。

英特尔13代酷睿处理器天梯榜首发评测:架构小修改,性能大提升

去年的12代酷睿Alder Lake开创了x86高性能混合架构的先河,处理器的架构和以往的产品相比简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性能也较11代酷睿有巨大提升,同时还把PCI-E 5.0与DDR5内存引入到消费级市场。现在一年过去了,英特尔推出了它的继任者13代酷睿处理器Raptor Lake,它在Alder Lake的基础上大幅提升了P-Core的响应速度,并且增加了E-Core数量让处理器的多线程性能大幅提升 ,当然它所要面对的对手也是变得更为强大的Zen 4架构锐龙7000系列。

锐龙9 7950X/7900X处理器评测:新平台 新架构 新巅峰

自AMD在2020年11月发布Zen 3架构的锐龙5000系列处理器后,AMD就没有在桌面市场上进行大规模的升级了,当时这处理器发布的时候对手还是10代酷睿,现在13代酷睿都快来了。其实按原本的计划,其实去年AMD还有个Zen 3+架构的锐龙6000处理器的,但后来计划变动被取消了,直接全力打造新一代Zen 4架构和AM5平台,也就是现在的锐龙7000系列桌面处理器。

锐龙7 7700X/锐龙5 7600X处理器评测:新架构+高主频,游戏性能大幅提升

一直以来AMD和Intel的处理器相比,频率基本都处于劣势,上一代锐龙5000其实频率已经有很大改善,但和对手动则冲击5GHz以上相比还是少点意思,但全新的锐龙7000系列处理器在频率上给了我们很大惊喜,最高频率能到5.7GHz,并且实机展示全核稳定5GHz给当时收看发布会的观众很大的冲击,频率已经不再是Intel的优势项目。

12代移动与桌面大乱斗(2):移动端最强的Core i9-12900HX能到什么水平

几个月前我们做了一期Intel的第12代酷睿处理器桌面端和移动端的大乱斗,然而一个月后Intel就推出了更强的移动版处理器Alder Lake-HX,把移动处理器的性能天花板再往上抬高了,于是就有了第二期的大乱斗。

酷睿i5-12500H和锐龙7 6800H:轻薄本上的CPU性能测试对比

要说现在轻薄商务本交出最完美答案的一款产品,必须是ThinkBook 14+莫属了,这款常规体积和重量的轻薄本搭载了令其他同时代竞品望尘莫及的9个外部接口,并且其隐藏式的一个USB-A口设计更是令人感叹其巧思。

酷睿8代是否有必要升级到12代:强烈建议升级,多种应用场景均提升巨大

最新的英特尔酷睿系列处理器已经来到了第12代了,回溯历史的话英特尔可以说是从第8代酷睿处理器开始猛踩牙膏的,在第7代酷睿处理器以及之前的很多代产品,一只延续着Core i5四核心四线程、Core i7四核心八线程的规格,每一代之间的提升幅度很小,而到了第8代酷睿处理器,英特尔简单粗暴的多了两个核心进去,让处理器的多线程性能相比上代暴涨40%以上,相信当时吸引了不少老平台的用户升级。

室温对CPU散热到底有什么样的影响?

对于喜欢折腾电脑硬件的玩家来说,CPU散热是个没法绕过的话题,导致CPU温度过高的原因很多,比如风扇性能不足、散热器性能不足、导热硅脂不行等,但还有一个关键要点是不能忽视,那就是环境温度,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室温。

锐龙5 5500处理器天梯榜评测:千元级性价比六核

AMD这批推出的四款新的锐龙5000系列处理器包括锐龙7 5800X3D、锐龙7 5700X、锐龙5 5600、锐龙5 5500,其中锐龙7 5800X3D我们已经做了首发评测,全新3D V-Cache的加入让这款处理器的游戏性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它是目前AMD游戏性能最好的CPU。

英特尔酷睿i9-12900KS评测:技术补全后的真旗舰,3A大作游戏最强之选

自从酷睿i9-9900KS以后,英特尔就没有再发布“KS”后缀的产品。曾经有消息指,英特尔会发布酷睿i9-10900KS,不过最后却没了踪影,后来的第11代酷睿系列桌面处理器由于14nm工艺的发热量巨大,原有酷睿i9型号已达到极限,不会有更多的空间。而到了第12代酷睿系列,我们终于再次见到以“KS”后缀命名的处理器——酷睿i9-12900KS,这是英特尔时隔两代酷睿产品后,又一次推出“KS”后缀的产品。 

​微星MAG Trident S 5M主机体验:适当轻度游戏的迷你主机

迷你主机这个东西应该很多人都听说过。这个比起ITX主机甚至要更加小的玩意由于在体积上差不多做到了极致,因而也是被很多喜欢ITX以及小型化主机玩家的喜爱。而笔者本人虽然说对于ITX主机也只是略知一二,但是毕竟也装过好几部ITX主机,目前的主力机也是一部用着A4机箱的ITX计算机,因此当听到微星又推出了一部全新的迷你主机MAG Trident S 5M时,当然也是第一时间就自告奋勇要亲自体验一下。

NUC 12 Extreme“飞龙峡谷”体验:英特尔迷你高性能PC的10周年顶峰之作

近两年ITX机箱虽然做得更好更强,但如果真的要追求小体积和大性能的最佳兼得,其实英特尔NUC系列迷你电脑,对于大多数非DIY玩家,不可否认是更“干手净脚”的选择,当中的Extreme系列NUC,有着相当小巧的机箱,而硬件的性能和装载能力,又不输于自行组装ITX主机,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这才是玩家口中常说的“小钢炮”电脑。

12代移动与桌面处理器大乱斗:Core i9-12900H性能可到桌面什么级别?

Intel的第12代酷睿处理器Alder Lake用的是混合x86架构,处理器里面包括采用Golden Cove架构的P-Core和采用Gracemont架构的E-Core,P-Core性能核的目的是提升处理器的单线程性能,而E-Core效能核的目的设计目的则是用更低的功耗来提升多线程性能,这种设计在注重续航与能耗的移动平台上其实更能发挥出它的优势。

锐龙7 5800X3D天梯榜首发评测:AMD最强游戏处理器,游戏表现优于酷睿i9

AMD会在今年下半年推出全新的Zen 4架构处理器,新处理器将支持DDR5内存已经PCI-E 5.0,届时平台也将会一同升级到AM5,但这并不意味着目前的AM4平台会很快迎来它的生命周期的终点,在三月中旬AMD才发布了一批新的AM4处理器,包括四款锐龙5000和三款锐龙4000处理器,当中最特别的当属采用了3D V-Cache(3D垂直缓存)的锐龙7 5800X3D了。

Core i7-12700H vs Ryzen 7 6800H:酷睿多线程领先明显,游戏小胜

近期一个DIY爱好者朋友发给我一张截图,应该是搭载12代酷睿标压处理器的某笔记本电脑产品的宣传页的部分截图,图中内容显示以i7-1165G7的性能为100%的基准,i7-11370H的性能则是大约170%,i5-12500H的性能则是大约300%。朋友问我的是:“什么测试可以抛出那么大差距?”

英特尔Core i3-12100F处理器评测:拥有高帧游戏体验最便宜的选择

英特尔在11月首发第12代酷睿Alder Lake处理器的时候仅推出了六款处理器,包括Core i9-12900K/KF、i7-12700K/KF和i5-12600K/KF,剩下非K系列以及奔腾、赛扬处理器的留在今年年初的CES 2022上才公布,与之一同推出的还有H670、B660、H610主板。

铭瑄MS-里程碑i7-11800H Plus套装评测:130W TDP,无异猛“虎”入山林

之前笔者做过一个《酷睿i7-11800H vs. 酷睿i7-11700K:11代移动端与桌面端CPU同功耗下性能对比》的测试,其实想到做这个测试的潜在原因就是失望于11代的桌面端处理器还在用老旧的14nm工艺,心里想着能把其当时自己最先进的10nm SuperFin工艺用到桌面端就好了(当时12代还未出)。

戴尔XPS 13 9310对比M1 MacBook Air:11代酷睿轻薄本更快、更全面

在过去因为受限于体积和硬件无法兼得,轻薄本电脑只能做一些相对简单的网络浏览、文字处理工作,但近年随着硬件技术的大幅进步,像是英特尔的11代酷睿移动CPU,还有苹果的M1芯片,都为轻薄本带来前所未有的性能进步。在轻薄本上处理照片、剪短视频,甚至玩玩游戏都已经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了。

锐龙7 5800X vs. 酷睿i5-12600KF:12代酷睿上演越级屠“龙”

要放在以前,锐龙7系列的处理器与酷睿i5系列的处理器来对比是很滑稽的,毕竟锐龙7系列是与酷睿i7系列对位的,而酷睿i5系列是与锐龙5系列对位的,两者明显差了很大的段位。但是来到Intel的12代酷睿,这两个的比较还真是很针锋相对的,原因在于两点,一是核心效率,二是线程数量。

锐龙9 5950X与酷睿i9-12900K谁更适合工作站:线程更多的锐龙9 5950X优势更大

此前我们做过一篇锐龙9 5950X对战Intel HEDT平台顶级处理器酷睿i9-10980XE,以及主流平台顶级处理器酷睿i9-11900K的文章,锐龙9 5950X更多的核心数量确保它在各工种负载下都可以提供优秀的性能,现在Intel的最新旗舰已经变成了酷睿i9-12900K,从此前的测试来看它的性能是在酷睿i9-10980XE之上的,也是时候再做一次测试,看看谁在生产力方面有更好的表现。

锐龙5 5600X与酷睿i5-12400的网游对决:AMD平台更值得选择

在之前的酷睿i5-12600与酷睿i5-12400的首发评测中,我们已经说过酷睿i5-12400的多线程性能与锐龙5 5600X是比较接近的,单线程性能更佳,两者的游戏表现非常接近,单比CPU售价的话其实酷睿i5-12400要比锐龙5 5600X低100元,但平台价格就是另一回事了,现在Intel的B660主板才刚上市没多久,价格偏高,而AMD这边无论CPU和主板价格都成熟得多,整体平台售价反而更便宜。

12代酷睿UHD 770/730核显评测:性能有提升,但没有质变

Intel的12代酷睿此前我们的关注点都在CPU本身,毕竟首发的都是带K的处理器,基本上都是配独显使用的,核显基本就是拿来亮机或者拿去做辅助的硬件加速功能,Intel在宣传的时候基本都没提及到关于核显的部分, 在发布前的媒体会议上也就简单说过是Alder Lake-S所整合的核显与上一代的Rocket Lake-S一样是基于Xe-LP架构的。

[视频] Intel 12代非K酷睿处理器评测:真主流游戏之选?

两个月前,英特尔是发布了带 K 版本的第 12 代酷睿处理器。它最大的改变,应该说是把混合x86结构大规模地应用到消费级市场上,这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大小核。大小核的架构如何,性能表现如何我们在之前的评测里面已经说过了。

Core i5-12600/12400处理器天梯榜首发评测:没了E核,游戏性能不减

Intel的第12代酷睿Alder Lake处理器是一款革命性的产品,它内部整合了P-Core和E-Core两种不同的内核,P-Core可提供强劲的单线程性能,而E-Core则可在同样芯片面积下用更低的功耗提供更强的多线程性能,它首次把混合x86架构大规模应用到消费级市场上,而PCI-E 5.0与DDR5内存也是由Alder Lake处理器首次消费级市场,同时拿下了新接口与新内存的首发。

锐龙7 5800X与酷睿i5-12600K的抉择:Zen3架构宝刀未老

Intel刚发布的12代酷睿处理器确实有点强势,无论性能还是功耗都较自家上代产品有非常大的提升,不过对已经连战三代竞品的AMD的锐龙5000系列处理器来说,想要完全压制也是达不到的,在旗舰市场,酷睿i9-12900K的多线程性能其实还没锐龙9 5950X强,而在中高端市场,酷睿i5-12600K与锐龙7 5800X相比其实各有各的优势。

Alder Lake处理器深入把玩:双内核效能对比,未来移动版性能预览

其实自Intel Alder Lake处理器要用x86混合架构的消息传出,与之相关的争论就没停过,争论的重点基本上都在桌面处理器有没有必要用E-Core这一点,对于移动处理器来说,E-Core确实挺有用的,毕竟笔记本的体积是有限的,要控制发热量,而且还需要考虑续航问题,降低发热和功耗这正是E-Core在行的。但台式机的散热器大得多,处理器的热功耗设计和笔记本相比可以大许多, 也不需要太过在意节能的问题。

Core i7-11800H vs Ryzen 7 5800H:打游戏一定要选酷睿

每当笔者收到一款如今新发布的笔记本电脑对其进行评测的时候总会感叹近些年笔记本电脑的进步真的是大,如今触控板面积、屏幕面积、屏幕分辨率以及屏幕色彩、色准这些很直观可以感受到的方面都是相比早年的笔记本电脑产品具有非常显著的进步,当然,性能方面的进步更是不必多说的了。

Intel第12代酷睿处理器天梯榜首发评测:x86的变革者,步入异构新时代

在年初CES上,Intel就说过今年会推出两代处理器,包括11代的Tiger Lake-H移动高性能处理器和Rocket Lake-S桌面处理器,还有12代酷睿处理器Alder Lake,当时并不以为然,觉得Intel大概率不会这么快推出桌面版的12代处理器,因为以往都是移动低电压版先行的,毕竟11代的Rocket Lake-S是3月才推出。然而,令人惊喜的是Intel真的在10月就把Alder Lake-S拿出来了,11和12这两代桌面处理器之间才隔了7个月,这也是Intel更新得最快的一次了,之前的记录是2017年推出的第7代与第8代,中间也隔了10个月。

锐龙5 5600G对战酷睿i5-11600K:核显性能碾压,相当有升级潜力

现在要装机,其他配件问题都不大,价格也适宜,但显卡的售价已经疯狂了很久,完全没有回复正常的迹象,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不少人会选择用CPU自带的核显先顶着,等显卡价格正常后再入手,Intel的11代酷睿虽然对架构进行了整体升级,但UHD 750核显的性能还是羸弱,想要较好的核显性能还是得靠AMD前段时间发布的锐龙5000G系列APU。

酷睿i9-11980HK再战R9-5900HX:全网热门网游的对决,酷睿i9仍然技高一筹

笔记本电脑天生具有便携性的基因,所以屏幕不可能过于大,以至于对于笔记本来说,1080p分辨率已经具有非常高的PPI,所以对于笔记本电脑的屏幕体验的提升方面,目前市场的主要提升方向是刷新率以及屏幕色彩方面。

酷睿i7-1195G7对比苹果M1:应付主流创意工作,EVO笔记本更快、更好用

在今年的个人电脑市场中,由于苹果去年携自研芯片M1的加入,使得ARM架构x86架构CPU哪个更好、更强、更是未来方向,成为主流用户和玩家们最热议的话题之一,其中苹果那台搭载M1芯片的13英寸MacBook Pro,更被不少果粉奉为神器,特别是在应付中轻度视频剪辑,以及照片后期处理这些创意工作中,颇受这类用户的大力推崇。

锐龙9 5950X大战酷睿i9-11900K/10980XE:谁才是最好的工作站处理器

如果是几年前的话,核心数量极多的HEDT平台会是不少高端工作站的首选,但自从AMD把16核处理器推向主流平台后,这情况就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因为16核处理器的运算能力已经可以满足不少工作站的需求了,现在如果需求高性能而且有充足预算的话可以直接上AMD的锐龙Threadripper,24到64的核心数可提供澎湃的运算能力,而且HEDT平台也可提供足够多的PCI-E通道可供扩展。

酷睿i5-11400H与锐龙7 5800H的网游对决:谁说6核玩游戏必然不如8核?

虽然说AMD的Zen 3处理器在桌面市场有点猛,但在移动市场上的表现就没桌面那么优秀了,特别是游戏性能,首先是AMD处理器自己的问题,Zen 3处理器的游戏性能表现对缓存依懒性很高,但移动版的Cezanne的L3缓存只有桌面版Vermeer的一半,这使其游戏性能大幅下降。

酷睿i7-11800H vs. 酷睿i7-11700K:11代移动端与桌面端CPU同功耗下性能对比

“14nm”,一个令DIY玩家五味杂陈的名词,伴随着英特尔下一代的桌面端的Alder Lake-S处理器即将到来,14nm制程终于被扫进英特尔的历史垃圾堆里面,目前的英特尔最新桌面端处理器Rocket Lake-S家族将是其14nm的“末代皇帝”。作为一个从2014年就推出产品的一代制程工艺,能坚持这么多年仍然还在服役本身也是一个传奇,看着它即将离我们而去,我们也更想从它身上多挖出来一点东西,也算做是为其送行之举。

AMD锐龙7 5700G/锐龙5 5600G天梯榜首发评测:目前桌面最强核显

AMD在零售市场的APU其实很久没有更新过了,虽然说去年的锐龙4000G系列是有桌面版,但它们仅面向商用与OEM市场,一直都没出现在零售市场上,此前最新的桌面APU其实是更早期的Zen+架构的锐龙5 3400G和锐龙3 3200G。今年4月份AMD发布了锐龙5000G系列APU,不过当时是仅供商用,而在8月5日,全新的锐龙7 5700G与锐龙5 5600G处理器将会正式开卖,零售市场的APU终于迎来了更新,让消费者在使用8核或6核处理器的同时也能使用性能强劲的核显,满足那些不需要独显又想要多核心处理器的用户的需求。

第11代酷睿桌面处理器DMI总线带宽测试:带宽翻倍会有不同体验吗?

英特尔在代号Rocket Lake-S的第11代酷睿S系列台式机处理器上,比较瞩目的是使用了Cypress Cove微架构,改进了预取器与分支预测器的性能,并支持AVX-512指令集。另外,在配套的500系芯片组上,终于提供了对PCI-E 4.0的支持。除此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就是在Z590和H570芯片组上,虽然仍是DMI 3.0总线,但带宽已拓宽了一倍,速度相当于由PCI-E 3.0 x4变成了PCI-E 3.0 x8,达到了8GB/s,时隔多年后DMI总线终于得到了更新。

3DMark的CPU专用测试工具CPU Profile体验(含14款处理器跑分对比)

知名性能测试软件3DMark前几天推出了一个新的CPU专用测试工具CPU Profile,与已经有的3DMark的DirectX基准测试中包含的CPU测试不一样,3DMark CPU Profile为CPU基准测试引入了一种新方法,可以显示CPU性能如何随使用的内核和线程数量而变化。

戴尔灵越14游戏性能对比测试:想60fps流畅玩,还得选英特尔11代酷睿

Intel这次的第11代酷睿处理器里面有个比较特殊的型号——Tiger Lake-H35,这型号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它其实是近些年来游戏本的市场细分所诞生的产物。因为现在玩家对游戏本有着不同的需求,有的人喜欢又大又重但高规格的高性能游戏本,也有人喜欢体积小、便携的轻薄型游戏本,只提供足够游戏流畅运行的性能即可。

锐龙7 5800X vs. 酷睿i9-11900K:顶级8核的游戏对战

不知道大家如何看待Intel的酷睿i9-11900K,从酷睿i9这个名字上来看它应该是与AMD的锐龙9看齐的产品,这个放10代酷睿的话其实还可以说一下,毕竟酷睿i9-10900K有10核,然而现在的酷睿i9-11900K只有8核,AMD两代锐龙9都是一个12核一个16核,一个8核和12核平起平坐怎么看都不适合,多线程性能完全是被吊打,和同核心数量的锐龙7 5800X比较的话其实更为合适。

锐龙5 5600X vs. 酷睿i7-11700K:越级一战,游戏性能对比测试

对于PC游戏体验来说,影响游戏帧数的硬件中有两大硬件最为重要,分别是CPU和GPU,而游戏的帧数其实也有由这两个硬件分别处理游戏画面的不同方面的计算延迟决定的。现在的CPU与GPU一样都是内部有多个子计算单元(多个核心)的产品,这样的多核架构对于纯粹的整体运算性能来说肯定总体上是核心越多性能越强的,但是对于游戏应用则CPU与GPU却呈现出不一样的情况。

加载更多
热门文章
1传影驰准备调整显卡价格:RTX 4080产品下调1000元
2苹果为开发者做了个移植工具,让DirectX12游戏直接在Mac上运行
3Zen 4c单个CCD拥有翻倍的核心和L2缓存,等量的L3,但面积仅比Zen 4大10%
4华硕PB63小型电脑现身,支持13代酷睿处理器
5SK海力士量产238层4D NAND闪存:数据传输速率提升50%
6Minisforum推出EM680迷你PC:仅0.25L和238g,搭载Ryzen 7 6800U
7西数推出WD_Black SN850P SSD:面向PlayStation 5,最大提供4TB
8美光发布96GB DDR5-4800 RDIMM,为计算密集型工作负载提供合适的性能
9Dell因虚假折扣误导消费者被起诉,澳大利亚联邦法院命其向受影响客户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