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 X P

  • 编辑
  • 评论
  • 标题
  • 链接
  • 查错
  • 图文
  • 拼 命 加 载 中 ...

      早在Sandy Bridge推出之前Z68芯片组就出现在Intel的产品线路图之上,Z68一度有着神秘的光环,比如说是X58的升级版本,比如说可以解除处理器外频的限制,无疑让很多玩家的思慕之情飞了起来。

      随着Z68降临的日子一天天来临,它的面目也逐渐清晰,它即不是顶级主板的新版本,也不是SNB处理器超频的神,关于这些,我们在《Z68有多完美,你还需要P67或H67吗?》一文中作了阐述。说到底,Z68更像是P67和H67的结合体,它是英特尔进一步细分市场的产物。

      虽然Z68已经没了令人仰慕的光环,但还是有一些值得期待的改进地方:

      可以着重注意上面这张图中的红字部分,这是Z68相比6系其它芯片比较明显的差别,比如支持处理器、内存和GPU超频,CPU提供的PCIE通道可以拆分成2*8的方式,支持RST SSD Caching(即Smart Response)技术,支持2.2TB+的硬盘组建RAID等,如果把这些特性与H67/P67/H61汇总比较就更清楚了:

      同样,请关注红色文字部分,Z68有P67所长(CPU的PCIE通道可以拆分,方便组SLI或CrossFire),亦有H67所长(支持集显输出),同时还有RST SSD Caching(Smart Response)的新特性。也就是说,Z68是P67与H67的完美结合加强版,用户基础更加广泛。

    Lucid Virtu简介

      像H67主板,虽然支持集显输出,但不支持CPU超频,不支持PCIE通道拆分组建SLI或CrossFire,不适合组建性能级的主流平台,而P67虽然支持CPU超频和PCIE通道拆分,但又不支持集显输出,这样一来,英特尔苦心打造的双U合一的SNB处理器变得只有一U可用,尤其是像“K”系列的SNB处理器整合了性能更出色的HD Graphics 3000,恰恰这些“K”系列SNB的主要舞台又是P67主板。

      Z68的意义更多是调节这种矛盾性,因此它集P67和H67之长,再搭配LucidLogix推出的Virtu显卡虚拟化技术,可以让英特尔Sandy Bridge处理器内置GPU与独立显卡同时存在,不再让在高清播放和转码方面性能出色的整合GPU浪费掉。

      

      Virtu显卡虚拟化技术主要针对英特尔Sandy Bridge平台推出,可实现集显的高清播放和Quick Sync转码功能与独立显卡的共存,还可以根据用户负荷自动在HD Graphics集成显卡和独立显卡之间进行切换,以达到功耗与性能的平衡。

      英特尔承诺原厂H67/Z68主板会捆绑Lucid Virtu软件,实际上英特尔正是LucidLogix的投资者之一,再加上这个软件与Sandy Bridge平台没有冲突,因此提供支持甚至是捆绑销售自然不在话下了。像华硕、微星等厂商都宣称会在Z68主板中配套Lucid Virtu软件(不过在本次测试的微星Z68主板附件中没有发现Lucid Virtu踪影),显卡应用会进入新的篇章。

      关于Lucid Virtu的测试请参阅《集显与独显的融聚,Lucid Virtu详细测试》,本文不再赘述。

    Smart Response简介

      英特尔将RST SSD Caching技术重新命名为Smart Response(智能响应),目前仅Z68主板可支持应用,Smart Response属于英特尔Rapid Storage Technology 10.5的新功能,其允许用户将一块固态硬盘(部分或全部容量)用作于机械硬盘(单块或RAID阵列)高速缓存,让整机系统获得接近于固态硬盘的读取/写入性能,同时还能保留机械硬盘容量大的优势

      Smart Response固态硬盘缓存技术具有三种工作模式,分别为关闭(Off),增强(Enhanced)和极限(Maximized)。其中增强模式是默认状态,使用该模式时,由于数据同时写入高速缓存和机械硬盘,因此写入速度并无提升,但系统启动和数据读取的速度将得到较大提升,同时无需担心数据意外丢失;而极限模式下,数据将首先写入高速缓存中,然后再从缓存转移至机械硬盘,此时整机的读取和写入速度都会得到较大的提升,不过意外断电或系统故障时将丢失未写入机械硬盘的数据。

      另外,Smart Response仅允许系统使用1个固态硬盘用作于高速缓存,而且只能用于单硬盘或单个RAID阵列的加速,同时仅支持RAID 0/1/5/10模式的硬盘阵列,且阵列中不能包含固态硬盘,亦不支持Matrix RAID,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用作于高速缓存的固态硬盘务必连接在主板芯片提供的SATA接口上,扩展的SATA接口将无法使用Smart Response技术。

      关于Smart Response更详细的说明,可以参见Smart Response详解

      另外目前市场上有些PCI-E扩展卡也可以实现类似的功能,例如HighPoint RocketHybrid 1220,这样不是Z68的主板也可以通过扩展卡实现类似的功能,不过这些扩展卡售价并不算便宜,比如HighPoint RocketHybrid 1220就要59美元。

    Smart Response的组建

      在组建Smart Response之前有几样事情是用户要做的,一是把SSD连接在由Z68芯片组所提供的SATA接口上,SATA 3Gbps或SATA 6Gbps接口都可以;二是BIOS里的磁盘模式改为RAID模式,否则RST里面的Accelerate(加速)菜单就不会出现,磁盘模式改动后是需要重装系统的;三是安装10.5版本以上的Intel Rapid Storage Technology。

      做好以上的准备后打开Intel Rapid Storage Technology软件里的Accelerate菜单,里面有个Enable Accelerate的选项,点击开启。



     这是在组建Smart Response之前的系统磁盘状况


      点击选项后会出现以上的窗口,软件会自动判断哪个接口上的是SSD哪个接口上接到是机械硬盘,用户可指定一个SSD作为一个机械硬盘的缓存,还可以选择占用多少SSD的存储空间来作为目标硬盘的缓存,软件最大可以分配64GB的空间作为缓存。最底下的Enhanced mode和Maximized mode两个选项就是Smart Response的工作模式。

      所有设置好后点击“OK”组建完成,设置立即生效不用重启系统,组建完成后Accelerate菜单会变成上图的画面,用户可以随时更改Smart Response的工作模式甚至关闭Smart Response把SSD还原为一个普通的磁盘。



     使用SSD全部容量作为缓存后整个SSD从磁盘管理中消失了




     选用18.6GB空间作为缓存后SSD剩下空间还可以留做用户自行分配



    微星Z68A-GD80介绍

      微星Z68A-GD80是首批上市的Z68主板之一,也是微星Z68主板中最高端的型号,它其实就是基于P67A-GD80设计出来的,之前我们已经有详细的评测了,现在只是简单的介绍一下。

      它最大的改变就是主板PCH芯片从P67换成Z68,通过第三方芯片扩展出SATA 6Gbps接口(加上原生的两个一共三个),前置少了一组USB 3.0针脚,后置I/O面板由于要容纳视频输出接口改动比较大,原来6个的USB 3.0接口现在剩下两个,同轴音频接口省去了,eSATA接口由两个变为一个,增加了DVI和HDMI视频输出接口。

    微星Z68A-GD80主板全貌(点击看大图)

      主板采用标准ATX设计,具体为30.5cm(L)*24.4cm(W),褐黑色PCB设计,主色调延续了蓝黑风格的配色;现在许多品牌为了炫耀自己产品的特色个性,为了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往往在散热模块的设计上运用了夸张的手法,CPU周边绚丽而高耸的散热模块围得密密实实,但微星Z68A-GD80在这方面做的很简约。

    微星Z68A-GD80主板供电模块

      CPU供电采用12+2相供电设计,其中CPU核心12相,unCore部分2相;搭配了大量的Hi-C钽电容、SFC超级亚铁盐电感以及DrMOS。

    配备4根共2组DDR3内存插槽

      主板提供4根共2组DDR3双通道内存插槽,支持DDR3 1066/1333/1600*/2133*(OC)规格内存,最大内存容量32GB。

    主板扩展插槽

      主板提供了3根PCIe x16插槽,可支持SLI及CrossFire两种多卡互联技术;具备2根PCIe x1以及2根PCI插槽,大大提升了主板的扩展能力。

      主板的三根PCIe x16插槽的位置设计还是相当周到的,考虑到了用户的实际使用情况,每根PCIe x16插槽的间距拉的比较大,即便是插入3张占用2槽位的高端显卡空间还是非常有余的。

    SATA 3Gbps以及SATA 6Gbps接口

      该主板利用Intel Z68芯片提供了2个SATA 6Gbps接口(白色)、4个SATA 3Gbps接口(黑色),另外还搭载Marvell芯片提供额外的1个SATA 6Gbps接口(白色直立那个),各位打算使用Smart Response的用户请注意,用作于高速缓存的固态硬盘务必连接在主板芯片提供的SATA接口上,扩展的SATA接口将无法使用Smart Response技术。

    背板I/O接口

      该主板I/O部分包括PS2键鼠接口、4个USB 2.0接口、2个USB 3.0接口、IEEE 1394接口、eSATA接口、DVI接口、HDMI接口、光纤音频输出接口、千兆网络接口和8声道音频接口等等。

    Intel Z68芯片

    主板包装以及附件一览

      主板附件包括四条SATA线、电源转接线、USB 3.0扩展I/O挡板、V-Check线材、一个SLI桥接器、背后I/O挡板、驱动光盘、主板说明书和快速安装手册。

    特别配送的超频手册和快速指南

    测试平台及说明

      测试使用微星Z68A-GD80主板,CPU为Core i7-2600K,使用一个Seagate 7200.10 500GB是测试时的系统盘,另一个Seagate 7200.10 500GB挂为系统从盘则作为Smart Response测试对象,使用Intel X25-V 40GB作为它的缓存。

      测试在Windows 7 Ultimate 64位操作系统中完成;系统安装好Intel INF 9.2.0.1030驱动和Intel Rapid Storage Technology 10.5.0.1026。

      本次测试的主要目的:

        1、测试Smart Response带来的存储性能变化;

        2、测试Z68主板在超频方面的变化。

    AS SSD Benchmark测试

      AS SSD是一款专为固态硬盘设计的测试软件,它可以测试特定区块大小的读写速度和存取时间,同时还能够针对硬盘的读写性能进行评分。

      从AS SSD的测试中可以发现开启Smart Response后硬盘的读取性能有了非常大的改变,特别是在随机读取方面简直是天壤之别,解决了机械硬盘随机读取慢的问题。

      在写入方面,本次所用的X25-V由于性能有限连续写入能力比普通硬盘还要差不少,Enhanced模式由于需要同时写入缓存和普通硬盘因此写入时会受两方面的限制,结果就是随机写入性能像机械硬盘那样连续写入性能就想X25-V那样……

      而Maximized由于是先写入缓存后再写入硬盘中的,因此在性能上也比较接近SSD,话说Smart Response比较郁闷的地方就是当用户使用写入速度较慢的SSD作为缓存时会出现写入操作比普通机械硬盘还慢的情况,许多小容量SSD的连续写入速度都是比机械硬盘慢的,这个现象在进行大文件复制操作会显得较为明显。

    Crystal Disk Mark测试

      Crystal Disk Mark作为一款操作方便、快捷的存储设备测试软件亦备受欢迎。本次测试选取1000MB测试包、5次连续读写测试。

      Crystal Disk Mark中测试结果也大致相同读取方面的提速是非常明显的,使用X25-V作为缓存后Seagate 7200.10 500GB的读取性能能够贴近SSD的水平,写入方面连续和512K数据随机都是机械硬盘领先,这种情况下使用SSD作为缓存不但不能够提速而且还拖了后腿,虽然知道工程师开发出这个技术不容易,但是还是要说这个功能如果能再智能点就好了。

    IOmeter理论性能测试

      IOmeter是Intel公司开发的一个专门测试系统I/O(包括磁盘、网络等)速度的测试软件,测试使用的是1.1.0 RC1版本。本次测试中使用2MB的数据包对SSD进行连续读/写操作,测试SSD的连续读写速度。用4KB的数据包对SSD进行随机读/写操作,以测试磁盘的数据吞吐量和随机读写性能,数据吞吐量测试中,队列深度设置为32,而进行随机读写性能测试时队列深度为1。

    平均连续读写速度(2MB 0%Random)

      连续读写测试,Seagate 7200.12 500GB在不提升时读/写速度分别为93/109 MB/s,开启Smart Response后读取速度提升至144MB/s,和X25-V 40GB单独使用时还有一定差距,不过提升还是明显的,写入性能则被拖慢至42MB/s水平。

    平均随机读写速度(4KB QD1 100%Random)

      随机读取方面提升是最为明显的,随机读取只有0.68MB/s的Seagate 7200.12 500GB在Smart Response的帮助下暴增至26MB/s的程度,如果使用Maximized模式的话随机写入性能也由1.6MB/s飞涨到37MB/s,使用SSD作为缓存后移动小文件时就不需要等待那么长的时间了。

    平均连续读写吞吐量(4KB QD32 100%Random)

      随机读取速度有这么明显的改变,代表着硬盘的IOPS也会有巨大的改变,从上图表中可以看到,提速前硬盘IOPS只有提升后的IOPS零头大小。

    PCMark Vantage测试

      PCMark Vantage是Futuremark推出的基准测试软件,可以较好地反映出PC实际的整机性能。无论什么样的PC,都能在PCMark Vantage里通过得分了解自己电脑的各组件性能强弱。我们采用其中的硬盘测试子项来测试硬盘性能。

      在测试PCMark Vantage是发现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组建Smart Response后第一次运行PCMark的测试成绩是和没组建前是差不多的,但是第2次运行时得分就会有大幅度的提升,这是应该是首次运行后测试的文件被记录在SSD缓存里面,第二次运行时就直接访问缓存里的文件,性能当然会大幅度提升。

    Windows 7系统启动时间测试

      本项测试两个硬盘都采用新装的Windows 7系统,仅装了主板、显卡的驱动和Intel Rapid Storage Technology软件,用秒表记录Windows启动Logo出现到系统桌面完全打开的时间。

      想体验Smart Response带来的实际改变,系统开启速度对比是最为明显的,单独使用Seagate 7200.12 500GB时系统启动使用了25秒,组建Smart Response后启动只需要12秒,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组建Smart Response后第一次的启动速度是和单独使用机械硬盘时是差不多的(甚至更慢),但是第二次启动时就明显快了很多Windows Logo消失后系统的桌面就完全打开了,和使用SSD开机时一个样。

      Smart Response开启后应该会把访问过的文件存储在由SSD做的缓存里,那么下次访问时就可以直接从SSD里读取速度自然会快很多,如果缓存空间用光的话新文件会覆盖那些不常用的旧文件。

    Core i7-2600K风冷超频测试

    风冷极限5.4GHz,此时CPU电压1.592V

      本次超频测试使用的Core i7-2600K是与之前测试微星P67A-GD80超频能力是同一颗CPU,在这款Z68A-GD80上达到5.4GHz(100x54)的频率时的CPU电压必须达到1.592V,而P67A-GD80上达到同样频率的CPU电压只要1.568V。

    风冷稳超5GHz(电压1.52V),经过OR烧机测试(点击看大图)

      在不断的蓝屏、重启之后,这块Core i7-2600K终于在微星Z68A-GD80上稳定在5GHz的频率,此时核心电压为1.520V,顺利经过OR烧机测试,作为对比,在P67A-GD80主板达到5GHz的CPU电压仅为1.496V。

      对比这两个超频成绩,我们发现在Z68主板上需要更高电压才能达到相同的频率,结合之前英特尔个人PC老大说过的“P67可以关闭SNB中的GPU,能够提高CPU的超频能力”言论,我们是不是该认为Z68主板的超频能力比P67稍有不如呢?

    全文小结

      Lucid Virtu和Smart Response是Z68给消费者带来的两大特色技术,但除了这两样技术外Z68就没有太大的惊喜了,其超频能力甚至不如P67

      虽然说H67也可以使用Lucid Virtu,但H67基本没有超频能力,显然Lucid Virtu对Z68来说意义更大,配独显玩超频,获得优秀的平台性能,配合Lucid Virtu在待机和播放视频时系统功耗会更低,而且同时还可以使用SNB的Quick Sync,能获得更好的视频转码性能。

      Smart Response对硬盘的提速是非常明显的,尤其在随机读写软肋上特别有效,移动小文件时就不需要等待那么长时间了。实际体验是Windows的启动时间大幅度降低,感觉很明显。Smart Response弱点在于组建成本比较大,需要一个SSD和一个硬盘,小容量SSD售价便宜比较适合作为缓存来使用,但其连续写入性能往往还不如机械硬盘,进行大文件复制时可能会比单独使用机械硬盘还慢。

      如果资金充裕的话不妨购买一个大容量的SSD作为硬盘缓存,通常来说同一系列SSD里面容量越大写入性能就越高,一部分去做缓存剩余部分可用于安装系统,Smart Response可以换来机械硬盘性能大幅度提升,远比把两个硬盘(SSD和HD)分开来用收益大。

      微星Z68A-GD80作为其最高端的Z68主板,官方售价为2999元,比P67A-GD80贵了500元,除了Z68芯片外,相比P67A-GD80多了一个SATA 6Gbps接口及视频输出功能,相对来说价格有些高了。如果你需要优秀的平台性能(独显+超频),同时还需要Lucid Virtu或需要Smart Response,那么Z68是你目前唯一选择,否则的话,P67更加适合你。

      实际上我认为,Z68最适合要求高性能CPU(超频)和低功耗GPU(集显)的用户群。

    ×
    热门文章
    1《艾尔登法环:黄金树幽影》硬件需求测试:玩家受苦,显卡享福
    2为应对Blackwell产品爆炸性需求,英伟达将增加订单及新的供应商
    3噪声也影响风扇转速?VR开发者探明了苹果Vision Pro的散热机制
    4JEDEC发布Compute Express Link支持标准:定义CXL内存模块的功能和配置
    5联想Yoga Air 14s骁龙AI元启笔电发布:骁龙X+OLED触控屏,售价9999元
    6联想Yoga Air 14c AI元启笔电开售:酷睿Ultra配360°翻转触控屏,8999元
    7SK海力士5层堆叠3D DRAM良品率已达56.1%,具有与2D DRAM相似的特性
    8英特尔Arc显卡31.0.101.5592 WHQL驱动:修复了PugetBench基准测试问题
    9英特尔酷睿Ultra 200V系列处理器规格曝光:共9款型号,最高30W功耗
    已有 14 条评论,共 14 人参与。
    登录快速注册 后发表评论
    • 游客  2012-01-08 20:53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14#

    • 游客  2011-09-01 19:17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13#

    • 超能网友编辑 2011-07-15 11:25    |  加入黑名单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12#

    • 超能网友小学生 2011-06-07 09:57    |  加入黑名单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11#

    • 游客  2011-05-20 10:47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10#

    • 超能网友初中生 2011-05-13 10:28    |  加入黑名单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9#

    • 超能网友编辑 2011-05-12 18:07    |  加入黑名单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8#

    • 我匿名了  2011-05-12 17:35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7#

    • 超能网友管理员 2011-05-12 15:40    |  加入黑名单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6#

    • 游客  2011-05-12 15:29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5#

    • 超能网友终极杀人王 2011-05-12 14:02    |  加入黑名单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4#

    • 我匿名了  2011-05-12 13:27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3#

    • 超能网友终极杀人王 2011-05-12 13:24    |  加入黑名单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2#

    • 我匿名了  2011-05-12 13:21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1#

    登录 后发表评论,若无帐号可 快速注册 ,请留意 评论奖罚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