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言
目前CPU散热技术还是以风冷、液冷和极限制冷这几种方式为主,自从热管进入到计算机散热领域后,风冷散热就成为不可动摇的主流CPU散热方式。
在两年前曾完成了一次“小规模”的散热器横向评测,虽然我们陆续跟进报道了相当多的中高端CPU散热器,但一直没有再组织一次全面的报道,倒是网友对一些热点(如底座凸出设计、直触式热管设计)有非常多的争议,而新风冷之王到底易帜谁家更无定论。
另一方面,更多新的品牌加入到战局也让消费者的选择变得更加丰富,我们在本次横向测试中,涉及12个品牌共18款散热器,既有享誉盛名的老牌劲旅,也有才露尖尖角的新秀。燕云十八骑,奔腾如虎风烟举,争夺新风冷王的硝烟弥漫正浓。
从开始测试到完工,历时2个月,记录数据超过一千个,最终文章字数达60000(100个分页),图片近400幅,这已经超过了我们的任何一项记录。
或许本文存在诸多的错误和不足,至少,它是我们诚意拳拳之作。
无论是批评还是鼓励,抑或是一些建议、意见,我们都乐意接受,请留下你对我们的支持!
感谢慧科风灵、宣奇电子、Thermaltake、Xigmatek对本次中高端散热器横向评测的大力协助。
点击查看超频专题
全文目录:
序言
一. 关于热管的点点滴滴
1.1 热管简介
1.2 热管的种类
1.3 热管与Tower结构
二. 影响散热性能的一些因素
2.1 铜座铝片的基本结构
2.2 鳍片间距与厚度
2.3 导热结构
2.4 热管的直径
2.5 热管的弯曲
2.6 热管与鳍片的结合
三. 当今中高端散热器之现象
3.1 热管直触式技术逐渐风行
3.2 散热器底部不平有意为之?
3.3 多平台与低噪音大势所趋
3.4 PWM风扇并非主流
3.5 未来方向:轻量化
3.6 新亮点:双塔结构
四. 十八款参测散热器初相识
4.1 十八款散热器统览
4.2 散热器尺寸一览
4.3 重量与散热面积一览
五. 我们的测试方法
5.1 如何衡量散热器的性能
5.2 我们是怎么测试的
5.2.1 Ta温度测试
5.2.2 Tc和Pd测试
5.3 通过热阻逆解得到CPU温度
六. 关于测试的一些说明
6.1 关于散热器风扇噪音
6.2 关于扣具与安装
6.3 关于测试机箱
6.4 关于风扇及转速选择
6.5 测试平台一览
七. 测试成绩及分析
7.1 LGA775平台800RPM下性能对比
7.2 LGA1366平台800RPM下性能对比
7.3 LGA775平台1200RPM下性能对比
7.4 LGA1366平台1200RPM下性能对比
7.5 LGA775平台1500RPM下性能对比
7.6 LGA1366平台1500RPM下性能对比
7.7 默认转速下性能对比
7.8 风扇转速对性能的影响
7.9 五款热管直触式散热器对比
八. 揭榜时刻
8.1 揭榜:LGA775平台风冷之王
8.2 揭榜:LGA775平台性价比之王
8.3 揭榜:LGA1366平台风冷之王
8.4 揭榜:LGA1366平台性价比之王
九. 总结与颁奖
9.1 颁奖:风冷之王
9.2 颁奖:性价比之王
9.3 颁奖:编辑选择奖
9.4 其它散热器简评
附录:十八款散热器简介、安装与点评
·Thermalright Ultra 120E
简介 / 安装 / 点评
·Thermalright Ultra 120E Rev.C
简介 / 安装 / 点评
·Cogage True Spirit
简介 / 安装 / 点评
·Thermalright IFX-14
简介 / 安装 / 点评
·Prolimatech Megahalems
简介 / 安装 / 点评
·Prolimatech Mega Shadow
简介 / 安装 / 点评
·Tuniq Tower 120 Extreme
简介 / 安装 / 点评
·Tuniq Propeller 120
简介 / 安装 / 点评
·超频三南海5
简介 / 安装 / 点评
·Xigmatek Thor's Hammer
简介 / 安装 / 点评
·Noctua NH-U12P SE2
简介 / 安装 / 点评
·Zalman CNPS10X Extreme
简介 / 安装 / 点评
·CoolerMaster V8
简介 / 安装 / 点评
·CoolerMaster Hyper Z600
简介 / 安装 / 点评
·Thermaltake ISGC-300
简介 / 安装 / 点评
·Thermaltake SpinQ VT
简介 / 安装 / 点评
·九州风神黑虎鲸金尊版
简介 / 安装 / 点评
·九州风神冰刃至尊版
简介 / 安装 / 点评
一. 关于热管的点点滴滴
当热管进入到PC领域后,传热材料的散热技术获取了突破从而奠定了热管风冷的主流位置,液冷则是一些高端玩家追求极致静音和性能的另一种选择。关于热管,相信很多读者都耳熟能详,不过由于它与本文有着千丝万缕关系,还是有必要再简略介绍一下。
1.1 热管简介
热管散热是一种利用相变过程中要吸收/散发热量的性质来进行冷却的技术,率先由IBM最初引入笔记本中。热管的出现已经有数十年的历史,而在计算机散热领域被广泛采用还是近些年的事,但发展迅猛。小到CPU散热器、显卡/主板散热器,大到机箱,我们都可以看到热管的身影。
热管具有热传递速度极快的优点,安装至散热器中可以有效的降低热阻值,增加散热效率。它通过在全封闭真空管内工质的汽、液相变来传递热量,具有极高的导热性,高达纯铜导热能力的上百倍,有“热超导体”之美称。工艺过关、设计出色的热管CPU散热器,将具有普通无热管风冷散热器无法达到的强劲性能。目前的CPU散热器中,绝大多数都采用了热管。
热管的工作原理很简单,热管分为蒸发受热端和冷凝端两部分。当受热端开始受热的时候,管壁周围的液体就会瞬间汽化,产生蒸气,此时这部分的压力就会变大,蒸气流在压力的牵引下向冷凝端流动。蒸气流到达冷凝端后冷凝成液体,同时也放出大量的热量,最后借助毛细力和重力回到蒸发受热端完成一次循环。
典型的热管是由管壳、吸液芯和端盖组成,将管内抽到的负压后充以适量的工作液体,使紧贴管内壁的吸液芯毛细多孔材料中充满液体后加以密封。管的一端为蒸发段(加热段),另一端为冷凝段(冷却段),根据需要可以在两段中间布置绝热段。
1.2 热管的种类
液体冷凝的过程会采用到毛细原理,因此毛细结构是一根合格热管产品的核心。它主要有三个作用:一是提供冷凝端液体回流蒸发端的通道,二是提供内壁与液体/蒸气进行热传导的通道,三是提供液气产生毛细压力所必须的孔隙。毛细结构分为四种:丝网、沟槽、粉末烧结与纤维四种。在PC散热器上,大部分都是沟槽与粉末烧结两类结构,POWDER(烧结热管)占80% ;GROOVE(沟槽热管)占20%。
烧结式热管内部构造 |
烧结式热管,其毛细结构是通过高温下铜粉烧结制造而成的。我们最常见的水介质烧结式热管制造流程大致为:选取99.5%纯度的铜粉,铜粉单体粒径控制在75~150微米。使用工具将外径5mm红铜管内部清除干净,接着将铜管放到稀硫酸中使用超声波清洗。清洗干净之后我们将得到一根内外壁皆十分光滑、无氧化物的铜管。此时将一根细钢棍插到铜管里(需要工具精确地将钢棍儿固定在铜管的中央,以方便铜粉均匀填充),将铜管底部用铜片暂时封闭。接着就可以把纯铜粉倒入铜管了。装填完毕之后就可以拿到烧结炉进行烧结。烧结完成之后使用工具把钢棍抽出即可。
严格按照上述流程制造的烧结式热管,每个部分的毛细结构渗透率都应该大致相同,铜粉烧结块分布厚度大致均匀。当我们拆开热管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该热管的烧结工艺是否过关了。
沟槽式热管内部构造 |
沟槽式热管是热管毛细结构中制造相对简单的一种,采用整体成型工艺制造,成本是一般烧结式热管的2/3。沟槽式热管生产方便,但缺点十分明显。沟槽式热管对沟槽深度和宽度要求很高,而且其方向性很强。当热管出现大弯折的时候,沟槽式方向性的特性就成了致命缺点,导致导热性能大幅度下跌。
目前市面中高端散热器均是采用烧结式热管,在部分廉价的显卡散热器中有些是沟槽式的。
1.3 热管与Tower结构
热管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CPU散热器的结构发些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下吹式结构已式趋渐微,而依赖热管这个骨架支撑起来的Tower流塔式结构则如日中天。就像本次参加测试的18款散热器中Tower塔式结构就达到16款,下吹式结构只有2款。
Tower结构能够实现侧向吹风,首要好处是解决风力盲区,气流平行通过散热鳍片的,气流截面的四条边上的气流速度最快,而CPU的发热点正好位于一条边上,另外一个好处是没有反弹的风压(通常向下吹风时,一部分气流冲至散热底面并反弹,这会影响散热器内的气流运动方向,使得热交换的效率受到损失),热交换效率要高于向下吹风。
Noctua U12P是Tower流的典型代表 |
当然侧面吹风的也有缺点,就是不能直接吹到到热源,所以侧面进风的关键就是如何尽快的把底面的热量带到风道。这就给热管提供了发挥的舞台,热管+密集散热鳍片的配置, 能让底部的热量尽快传递到散热鳍片上。
二. 影响散热性能的一些因素
影响散热器散热性能的因素很多,比如材质的导热系数、鳍片面积、鳍片间距、底部厚度、接触面积、流体流向等,这是一个完整系统的研究课题,在这里我们限于水平也只是粗略了解一二。
2.1 铜座铝片的基本结构
在常见的金属材料中,银的导热系数最高,为420W/m·K,但它的成本昂贵,铜的导热系数为383W/m·K,比较接近银的水平,但加工工艺复杂而且太重,纯铝的导热系数为204W/m·K,价格低廉、加工特性好、表面容易处理,性价比较高,因此目前主流风冷散热器的材料一般都会选用铝合金。
铜底铝片结构的Cogage Ture Spirit |
一些研究表明,当散热器采用铜底座铝鳍片结构时,在CPU接触处的温度为44.876℃(特定测试环境下的数据,下同),散热效果良好;当散热器的底座与鳍片均采用铜材料时,接触处的温度为44.636℃,与铜座铝片的情况相差无几,但重量却翻了一倍;当散热器的底座与鳍片均采用铝材料时,接触处的温度上升到49.861℃,导热能力下降很多。
所以目前大多数中高端散热器采用了铜质底座铝质鳍片的方式,这也是一种高效高性价比的组合。 在本次测试的18款散热器中,采用这种方式的就达到11款。
* 参考文献:《CPU散热器热学性能有限元分析》 黄洁,杜平安
2.2 鳍片间距与厚度
鳍片是薄而密的散热片矩阵,在风扇风量一定的情况下,减少鳍片间距与厚度,能在相同体积内容纳更多的鳍片,从而有效增加散热面积,但是间距过小使得风道尺寸减少,风阻增加,另一方面鳍片间也很容易淤积灰尘,会影响散热效果。
研究表明,当鳍片间距从2mm增加到3mm,并且厚度从1mm增加到1.2mm时,散热面积明显减少,CPU接触处的温度从原来的44.876℃上升到52.049℃;如果鳍片间距从2mm减小到1.5mm,厚度还是保持在1mm,散热面积增加,接触处的温度比原来略有下降,为44.423℃,可见风阻增加的负作用也很明显。
Ultra 120E Rev.C(左) 与 Ultra 120E(右) |
鳍片间距与厚度对散热能力的影响是相当复杂的,各品牌散热器都有自己的最佳模型,间距一般保持在1.5-2mm间,厚度在0.3-0.5mm左右。比如Thermalright Ultra 120E的鳍片间距为1.5mm,厚度为0.5mm,而Ultra 120E Rev.C版间距扩大到了1.8mm,这样在低风压的情况下,Rev.C版性能会更好点。在LGA1366平台下Rev.C版甚至全面领先旧版。
2.3 导热结构
自然界中热传递有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热从物体温度较高的部分沿着物体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叫做传导;而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来传热的方式叫做对流;热由物体沿直线向外射出,叫做辐射。
对于散热器而言,辐射传递的热量可以忽略不计,它与外界主要的热交换方式是对流,借助风扇的强制对流将鳍片存储的热量传递到环境空气中。那么如何将热量尽快地从底座传递到散热鳍片上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散热器典型的热量传递示意图 |
如果仅仅依靠金属材料间的热传导,效率是非常低的,底座与鳍片间的温度梯度非常大,所幸的是热管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比如相同管径的铝棒与热管,将20W的热量传递到0.5m远的地方,铝棒两端的温度可以相差400℃以上,而热管两端的温度仅仅相差几度。
借助热管的超导能力,热管能迅速地将热量从底座转移到各个鳍片上,在多条热管的同时作用下,热量能非常均衡地分布到鳍片的各个局部。虽然热管与鳍片接触处的温度梯度还是比较大,但各鳍片间的温度梯度已很小了,热量分布的很平均,有利于对流热传递。
所以热管的利用率是整个散热器的关键,这包括热管数量、直径大小、热管类型、热管与热源的接触方式、热管与鳍片的接触方式,甚至包括热管的排列方式都有影响,比如Ultra 120E的热管是错位排列,而Prolimatech Magahalems的热管采用一字排列。
2.4 热管的直径
以热管长度均为150mm计算,有关权威机构测试,直径为3mm的热管的热阻值为0.33℃/W (测试物体温度变化区间为60~90度)。而直径为5mm的时候,热阻立刻降到了0.11℃/W ,已经可以满足绝大部分场合对导热的要求了。而当热管直径扩大到8mm的时候,热阻竟然达到了0.0625℃/W ,这是大部分金属材质散热器难以企及的热阻。
不同直径的热管,最大导热量区别有多大呢?台湾某研究所给出了一组参考数值。直径为3mm的正品热管,2.8个标准热传递周期中只能传递15W (15焦耳/秒)的热量。而直径为5mm的热管,在1.8个热传递周期最大热量传递达到了45W,是3mm热管的3倍!而8mm的热管产品只需0.6个周期就可以传递高达80W的热量。如此高的传热量,如果没有良好的散热片设计和风扇配合,很容易导致热量无法正常发散。
8mm直径的热管 |
显然,热管的直径对传热有很明显的影响,直径越大则效果越好, 但并非一味直径大就能造出很好的产品,中间涉及到热管的组合、排列与结合方式等,可能瓶颈并非在热管的性能上,而是在热管与鳍片的传递效率上。目前中高端热管散热器中多采用6mm的热管,也有个别用的是8mm产品。
2.5 热管的弯曲
热管直通的状态下具有最好的热传递效能,但是在实际使用中,热管经常要被弯曲。弯曲后的热传递性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这也与工艺好坏有密切联系。热管弯曲有一点必须要注意:在弯曲部位要尽量保持直径无变化,或是变化很小。如果出现严重形变,比如本来圆柱形的外壁变成扁平形状,则会大幅降低热传导性能,因为过大的形变会导致热管内部的毛细结构部分中断。
如蛇行般的热管 |
沟槽热管在这方面非常敏感,当沟槽管弯曲90度,导热性能大降,甚至只能达到原来性能的1/2。部分采用沟槽管的散热器甚至将其弯曲180度,那样的效果可想而知了。而烧结式热管在弯曲时的敏感度就小多了,虽然弯曲后性能也会有部分下降,但是并不明显,不过中高端的热管散热器都是采用烧结式热管。
好在大多数Tower结构的CPU散热器都是使用U形热管,不会产生太多形变,而下吹式结构 散热器要顾及体积上的影响,弯曲角度和数量都要更多些,在这方面的损失也要大一些。
2.6 热管与鳍片的结合
热管有着优秀的热传导能力,能将处理器的热量很快的转移走,但要依靠热管那小小的散热面积将热量转到空气中是不可能,必须借助更多的散热鳍片。因此热管与鳍片如何完美结合,是非常关键的。目前主要有两种方式,焊接(Solder)和穿fin(Fin penetration )。
热管与散热鳍片采用焊接方式(Thermalright Ultra 120 Extreme) |
热管与鳍片最常见的连接工艺就是焊接,界面热阻值较低,但是成本较高。比如铝鳍片与铜热管焊接,则需要先将热管表面电镀镍,方可与铝鳍片焊接到一起。焊接热管的工艺都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在热管上方有焊孔。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气泡和不均匀都会导致散热效率受损。
热管与散热鳍片采用穿fin方式(Thermaltake SpinQ VT) |
穿Fin就是通过机械手段让热管直接穿过鳍片。这种工艺成本很低,工序简单,但是对工艺本身的技术要求较高,否则很容易使热管与鳍片之间的接触不紧密而导致界面热阻过高。实际上,穿Fin工艺是AVC的专利技术,使得AVC散热器既能有强大的散热性能,还可保持相对低廉的售价。富士康的冲压铆接技术与穿fin类似。
穿Fin工艺的成本较低,理论上接触面的热阻比焊接高一点,优秀的穿Fin工艺与焊接工艺相比并不会有明显的性能差距,关键还是要看厂商的工艺水准。在成本方面,焊接会比穿Fin高出每热管1美元左右的幅度,所以焊接工艺的热管散热器价格普遍都比较高。
中低端散热器多是使用穿fin工艺,高端散热器中使用焊接工艺的不在少数。从长期使用效果来看,如果穿fin工艺不过关的话,鳍片与热管的接触部分很容易松动。
三. 当今中高端散热器之现象
3.1 热管直触式技术逐渐风行
所谓热管直触技术,是指热管直接与热源(CPU表面)接触,而不是包夹在底座中。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减少底座与热管之间的热阻,理论上热管利用率得到提高。
超频三的HDT技术(Heatpipe Direct Touch)(南海五) |
我们最早见到的应用热管直触技术的CPU散热器应该是超频三的产品,早期超频三对这种技术称之为DTH(Direct Touch Heatpipe)设计,不过现在改称为HDT(Heatpipe Direct Touch),大家熟悉的南海系列散热器是热管直触技术的典型代表。
九州风神的CTT技术(Core Touch Technology)(冰刃至尊) |
Tuniq的CCT技术(Core-Contact Technology)(T120 Extreme) |
Xigmatek的HDT技术(Heat-Pipe Direct Touch)(Thor's Hammer) |
Thermaltake的DCT技术(Direct Contact Heat-pipes)(Contac 29) |
OCZ的HDT技术(heat-pipe direct touch)(Gladiator Max) |
目前国内外许多品牌使用了这一技术,似乎成为一种潮流,像OCZ、Tuniq、Evercool、Xigmatek、Thermaltake和九州风神等均有相关散热器上市,只是各自的叫法不一样,或CTT或CCT或DCT或HDT, 为了规避专利上的纠纷,它们在一些小细节上略有差异,比如在底座与热管的结合方式上面。
我们这次测试的18款散热器中,采用热管直触技术的有5款,分别是Tuniq Tower 120 Extreme、Tuniq Propeller 120、Xigmatek Thor's Hammer、九州风神冰刃至尊和超频三南海五。
热管直触技术看起来很美,实际上它也有局限性,在一次专访中,Thermalright的产品经理这么说,“我得承认是很不错的技术,但是那只在于节省成本上,事实上有很大的问题要突破,它可以做出不错效能很便宜的产品,却不能做到顶级效能”,同时指出了它的不足,“CPU表面不是完整的平面,热管被铣一刀后铜管就变的很薄,它的硬度不如旁边的铝,铝一定先接触CPU,热管也随着变形,效能相对不会好,它的问题在于热管与CPU的接触吻合度上,就算全部热管接触到整个CPU,效能也不会多大改善”。
简单的说,热管直触技术能做出性价比很好的散热器,但不能做出顶尖性能的产品,原因在于热管的硬度不足以使之与CPU表面良好接触,而传统的铜底或铝底,对于非完全平面,有比较大的误差接受度,在接触吻合度上要胜过热管直触的方式。
我们这次测试的结果也印证了这一观点,五款热管直触技术的散热器性能均不佳。
底部热管太薄容易变形 |
另外在论坛上有网友发帖叙述其热管直触技术的散热器底部热管发现有凹陷的情况,虽然这只是个别案例,但这种技术在耐用性方面还是有些让人忧虑。
3.2 Ultra 120E底部不平有意为之?
Thermalright Ultra 120 Extreme这款散热器自发布之后,声誉甚隆,在风冷之王的宝座上占据了很久,同时也诟病不断,主要是因为它的底部不平,中部微微凸起。
Ultra 120E底部中央崛起,网友以“怀孕”戏称 |
很多网友自行对Ultra 120E底部进行打磨,以谋求更好的性能,并且一些测试表明打磨后CPU温度能再低二三度甚至更多,这样的情况对玩家造成了极大困惑。
就这个问题,我们曾专门咨询过Thermalright的产品经理,得到的答复是:
“我们可以做到平,可是我们不这样做,要平不难, 买来的铜料本来就是平的,我们都是后加工才会有凸,并且成本也因此多出1美元来,我们要求底部是有一定变形空间。”
“因为CPU表面根本没有平的,你先看看CPU铁盖,不要装上主机板,你有平的尺的话,压上去对着光线看看,你会发现一些有趣的事情,接着你上主机板,再用刚刚方法看,你会发现变化更大。”
“我不明白很多user说要lapping(打磨),我们也是有过很多次打磨后测试,其实得到结论都是不行的。”
按照厂家的说法,底部不平并不是工艺不行,而是特意设计成这样的,原因在于CPU表面是不平的,在散热器底部保持一定的变形空间,这样可以更好地与CPU表面接触。至于底部打磨后的性能,厂家测试的结果是性能反而下降,网友的测试结果说服力不够。
另外也有网友称底部不平的Ultra 120E散热器为销往国内的次品,国外销售的U120E底部是平的,Thermalright否认了这一说法,实际上也有网友证实在国外买到的U120E底部是微凸的。
Prolimatech的Megahalems底部也是微凸的 |
并非只有Ultra 120E的底部是这样,Thermalright子品牌Cogage的True Spirit和Prolimatech的Megahalems都采用了这样的设计,而恰恰它们在这次横评中表现出了优异的性能。
我想没人能否认Ultra 120E是一款优秀的散热器,特别设计的底部是锦上添花还是画蛇添足,难以判断,套用某人的口头禅“试过才知”,我们计划也来个打磨对比测试,不过不是这次。
至少,不管黑猫还是白猫,能抓老鼠的都是好猫。
3.3 多平台与低噪音大势所趋
以前的散热器,也分为英特尔和AMD两个阵营,散热器应用空间窄。发展到今天,厂商为了抢得更多市场份额,争取更多的用户,基本上可以多平台应用,一方面保护了消费者的投资,另一方面又增加了自己的潜在用户。
超频三南海5可以支持目前全部的主流平台 |
在英特尔平台上,由于LGA 775、LGA 1366和LGA 1156三个平台主板的散热器安装孔距有所不同,因此需要三种不同的扣具和底板,目前大多数散热器都会提供有LGA 775和LGA 1366的扣具,而LGA 1156平台由于刚刚才推出不久,所以支持的散热器比较少,也有不少散热器单独提供LGA 1156平台扣具供用户选购或免费赠送。
像超频三南海5和Noctua U12P SE2这两款散热器都支持全平台。
Noctua U12P附着两颗NF-P12高静音风扇 |
除了散热效果之外,风扇的工作噪音也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现在的中高端风冷散热器在保障散热能力之外,越来越注意追寻低噪音的工作环境,基本上都是搭配120mm甚至以上规格的风扇,而且转速大多控制在1500RPM以内,也有很多散热器附送了调速器或使用PWM接口。
比如Noctua U12P,它最让人垂涎的是附送了两颗NF-P12风扇,采用SSO轴承,具有极致的低噪音高性能,最高转速在1300RPM,具有非常好的静音表现。
3.4 PWM风扇并非主流
脉宽调制(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是利用微处理器的数字输出来对模拟电路进行控制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技术,广泛应用在从测量、通信到功率控制与变换的许多领域中。在风扇转速控制中也开始应用PWM方式。PWM控制采用4Pin接口,这比传统的3Pin风扇接口要多出了一针。
设计上4Pin和3Pin的插头/插座都可以互相兼容,多出来的一脚是用来传输风扇转速控制信号的。
典型的4Pin PWM电路应用图,使用了ICH8系列南桥开始新增加的Fan Hub部件(其他南桥则一般使用LPC芯片集成的相应电路),按照Intel的规范,4Pin PWM的频率为21kHz-28kHz,Intel建议使用25kHz的频率。使用PWM脉冲信号的方式,整个系统可以更精确地按照CPU给出的温度信息控制风扇的工作状态,这个控制的精度要比以往的3Pin 模拟调压的方式更为精确,而且可以避免一些风扇并不兼容调压工作状态的现象(一些风扇电机要求稳定的12V供电)。
PWM控制器在ICH芯片中 |
目前大多数主板都支持4Pin PWM风扇接口,但中高端散热器中使用4Pin风扇产品显得略少,这次测试的18款散热器中,只有6款散热器的风扇采用的是PWM接口。这主要也是厂家要从噪音上来考虑,直接使用低转速的风扇或搭配调速器来获得较低的噪音。
3.5 未来方向:轻量化
单纯从性能上来讲,Thermalright的Ultra 120E在现在并非最佳,但它仍是很多人心目中的风冷之王,新生代的中高端散热器无不要与之一较高低,成为中高端散热器事实上的“标杆”。
Ultra 120E成功之处在于它的平衡性,在性能、体积、重量与兼容性各个方面达到很好的平衡,在综合得分上它确实是难以逾越的。Ultra 120E诞生已两年有余,能真正超越它的散热器凤毛鳞角,其根本原因在于散热器制造技术一直停滞不前,那些可以与之一较高低的散热器,无不是借助更多的热管和更大的散热面积(体积、重量)来形成“硬件”上的优势,然而在有限体积内堆积的散热面积是有极限的,散热器的性能在目前情况下似乎达到一个瓶颈。
Ultra 120E(左,790g) vs. True Spirit(右,520g) |
所幸的是,目前CPU通过架构上的改变,发热量已控制在一个相对合理的范围内,象Ultra 120E这一档次的散热器已足够能应付顶级CPU需求,散热器性能瓶颈在目前并不是很迫切地需要突破。但是换一种思路来看,在保证性能同样的情况下,散热器在体积和重量上向轻型化小型化发展将是一种趋势。
Thermalright这次又展现了其强大的研发实力,再次走在其它厂商前面。其子品牌Cogage推出的True Spirit散热器是对我们传统散热理念的一种挑战,它有着更小的散热面积和体积,更少的热管,更轻的重量,同时它还有着不输于体积庞大热管众多散热器的散热能力,更重要的是它的价格非常亲民。
在本次测试中,Ture Spirit表现出了无与伦比的性价比,绝对散热性能力也位置前列。
True Spirit是一款革命性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产品,它的出现昭示了未来至少是最近几年中高端散热器发展方向之一,即轻量化与低成本化,但性能还是与顶级水平靠齐。
3.6 新亮点:双塔结构
除了像True Spirit那样向轻量化和低成本化发展外,目前“重量级”中高端散热器并没有多少让人耳目一新的设计,不过新兴品牌Prolimatech推出的Megahalems让人或多或少地感觉到了厂商在设计思路上力求突破。
Prolimatech Megahalems |
和常见Tower流设计的CPU散热器有所不同,Megahalems采用的是双Tower设计,就像两座高楼东西呼应,Tower之间的间距约5mm。虽然Thermalright的IFX-14很早就采用了双Tower方式,但IFX-14的双塔是前后的串行关系,气流通过A塔后再通过B塔,而Megahalems的双塔是左右的并行关系,气流同时通过左右两塔。
我们知道,在风扇轴承覆盖区域属于风力盲区,也就是说风扇中央位置的风力很小,对帮助鳍片散热的作用也下降很多,Megahalems的双Tower设计正是基于这一考虑,它让热量尽量集中在风力较强区域的鳍片上,这样热交换效率又得到提高。
同时,Megahalems的热管是一字排列,再加上鳍片间距较大(2mm),整个鳍片阵列的风阻相应较小,因此在低风力时(低转速)也会有较好的表现。当然,为了保证性能,Megahalems不得不在体积上继续扩张以获得较多的散热面积。
在本次测试中,Megahalems的散热性能异常出色,在多项成绩中状元及第。
双Tower设计或许没有多少技术上的进步,但这种更合理的设计也是目前CPU散热器在缓缓前行道路中少数值得肯定和借鉴的亮点。
四. 十八款参测散热器初相识
这次横评的目的是对市场售价280元以上的中高端CPU散热器作一次全面比较,我们挑选了十八款散热器,涉及12个品牌,基本囊括了这一价格区间的代表性产品,按价格高低排列如下:
Zalman CNPS10X Extreme 629元
Prolimatech Mega Shadow 599元
CoolerMaster V8 599元
Thermalright IFX-14 550元
Thermalright Ultra 120E Rev.C 540元
Prolimatech Megahalems 499元
CoolerMaster Z600 499元
NoctuaNH-U12P SE2 490元
Thermaltake SpinQ VT 480元
Thermalright Ultra 120 Extreme 450元
Xigmatek Thor's Hammer 450元
超频三 南海5 399元
九州风神 黑虎鲸金尊版 368元
Cogage True Spirit 350元
Tuniq Tower 120 Extreme 350元
Tuniq Propeller 120 330元
九州风神冰刃至尊 299元
Thermaltake ISGC-300 298元
4.1 十八款散热器统览
这18款散热器中,16款是主流的Tower流式侧吹风散热器,2款为下吹式(Tuniq Propeller 120和九州风神黑虎鲸金尊版),其中Thermaltaket SpinQ VT比较另类,为立式涡轮风扇,严格上来说也可算作是侧吹式,不过是360°侧吹。
散热器体积较大的有CoolerMasterZ600、九州风神黑虎鲸金尊版、ThermalrightIFX-14,体积较小的有Thermaltake SpinQ VT和Cogage True Spirit,但是这些散热器在尺寸上都超过了英特尔关于散热器的尺寸标准。
最重的当属九州风神黑虎鲸金尊版,全铜打造的这款散热器重达1095克,最轻的是SpinQ VT,只有490克,也是唯一一个符合英特尔散热器重量标准的,Cogage True Spirit重615克,也算是不错的,其它散热器重量大多在800-900克。
散热面积最大的为Thermalright IFX-14,约10000cm2,最小的是Tuniq Propeller 120,只有4500cm2左右,连IFX-14的一半都不到。
CoolerMaster V8名符其实,8热管是这些散热器中热管数目最多的,热管数最少的也有4根。鳍片间距最大的为Noctua NH-U12P SE2,达到2.6mm,大多数散热器的鳍片间距保持在1.5-2.0mm间。
这些散热器中,有7款是没有标配风扇的,有2款是不能更换风扇的(黑虎鲸金尊和SpinQ VT),有5款采用了热管直触技术。最贵的629元(Zalman CNPS10X Extreme),最便宜的298元(Thermaltake ISGC-300)。对于没有标配风扇的散热器,最终价格为市场价加上40元,比如Ultra 120E市场售价为450元,不带风扇,但在我们后面的数据分析中全部按490元计算。
这些全部都支持英特尔LGA775平台和LGA1366平台,部分支持LGA1156平台,少数几款不支持AMD平台,但有几款是针对不同平台分别销售的,比如True Spirit有LGA775版本,还有LGA1366版本。
十八款散热器详细规格表(点击放大) |
4.2 散热器尺寸一览
主板(LGA775)上为散热器预留的空间 |
英特尔制定的规范中,安装散热器的空间至少达到一个底边长95mm,高度为81.3mm的长方体,同时也意味着散热器的宽度或长度不得超过95mm。
CPU散热器的领地就在那个95*95mm大小的白色框内 |
取下你的主板,你会发现在CPU插槽外围有一个白色边框的范围,其大小正好是95*95mm。如果CPU散热器严格按照英特尔限定的区域活动,那么CPU散热器根本不会存在主板上其它散热器打架的问题,但实际上很多高端散热器为了扩张散热面积,在体积上是下足了功夫,其长宽上远超95mm,高度上更是不止81.3mm,使得它们的兼容性大大降低。
Ultra 120E与True Spirit的跨空高度 |
为了避免与北桥散热片等发生冲突,主流CPU散热器大多采用鳍片位置提升的方式,散热鳍片部分被架高,底部空旷 。比如Thermalright Ultra 120E的底部跨空高度为39mm,Cogage True Spirit的跨空高度为44mm,显然这个高度是越大越好。通常而言,这个跨空高度不小于37mm。
以下是本次参测的18款散热器的尺寸与跨空高度:
参测散热器的尺寸与跨高 |
体积较大的有九州风神黑虎鲸金尊版、Thermalright IFX-14,体积较小的有Thermaltake SpinQ VT和Cogage True Spirit,但是这些散热器在尺寸上都超过了英特尔关于散热器的尺寸标准。在侧吹散热器中,跨空高度最高的是Tuniq的Tower 120E和Propeller 120,达到46mm,最小的是超频3的南海五,为37.5mm,一般情况下与主板上其它散热器冲突的可能性较小。
4.3 重量与散热面积一览
对于标准的ATX主板,英特尔规定安装在它上面的散热器重量不得超过550克,如果算上扣具这些,总重量不得超过595克,显然目前绝大多数的中高端散热器为了追求更多的散热面积,体积庞大,在重量上也偏离了这个标准,过重的重量对主板长期压迫造成的隐患也是令人担忧的。
以下是本次参测的18款散热器的重量与鳍片面积:
上表中显示最重的为九州风神黑虎鲸金尊版,达到1095克,这还不包括扣具的重量,几乎是标准值的2倍。如果配上风扇,CoolerMaster的Hyper Z600将超过1110克,赶超黑虎鲸金尊版了。Thermaltake SpinQ VT仅重490克,是参测散热器唯一一款重量达标的,再其次的是615克的Cogage True Spirit,其余的均在700克以上,大多数在800-900克间。
重量与散热鳍片面积是休戚相关的,通常散热面积越大,重量越重,这些散热器中,散热面积最大的散热器是Thermalright IFX-14,约10000cm2,其次为ZALMAN CNPS10X Extreme,约9200cm2,最小的是Tuniq Propeller 120,仅仅在4500cm2左右,Cogage True Spirit的散热面积为5100cm2,列倒数第二。
通常来说,热管数量和鳍片面积基本决定了一款散热器的性能,但是从最终测试结果来看,这样的认识是相当片面的。
五. 我们的测试方法
通常我们是这样来测试散热器性能的,保持室温一致和平台一致,装上散热器后运行测试软件记录CPU核心温度,比较不同散热器下的温度来评定其优劣。这样的方法确实很简单直观,但是对于时间跨度较长的横向评测来说,室温的控制比较有难度,即便是0.5℃的差别也会影响到结果公正性。
5.1 如何衡量散热器的性能
怎么样才能更科学地准确地衡量散热器的性能呢?英特尔其实有一套方法来测量的,最终用热阻大小来定量描述散热器的性能。
热阻表示物体对热量传导的阻碍效果,指物体持续传热功率为1W时,导热路径两端的温差,与电阻非常类似,单位为℃/W。热阻显然是越低越好。对于某一个平台而言,散热器本身的热阻是固定的,但我们是很难精确去计量其具体大小,因为风扇转速、环境温度和导热介质(硅脂)对结果影响很大。
英特尔文档中关于热阻的图解 |
在英特尔的设计规范中,对热阻作了详细说明:
Ψca = (Tc – Ta) / Pd
Ψca = Ψcs + Ψsa
其中,Ψca表示总热阻,包括Ψcs(接触热阻,也就是处理器表面到散热器底部的热阻,这部分主要是硅脂的热阻)和Ψsa(散热器到环境的热阻),Tc指处理器IHS表面中心点的温度,Ta指散热器的环境温度(机箱内 散热器风扇附近的入口温度,不是机箱外的室温),Pd指处理器的实际功耗,注意并不是TDP值。
Tc指处理器IHS表面中心点的温度 |
英特尔规定,在一定的环境温度下,处理器表面最高温度是有上限要求的,比如B3步进(TDP为105W)的Q6600,规定在环境温度为39℃时,处理器表面温度不得超过63℃,改进后G0步进(TDP为95W),最高表面温度不得超过71℃。
按照上面那个公式,对于B3的Q6600,总热阻Ψca=(63-39)/105=0.228℃/W,也就是说在散热设计上,散热器的热阻+硅脂的最大热阻不得高于这个值 (通常硅脂的热阻<0.05℃/W)。
因此需要得到Tc、Ta和Pd数据,就能计算出散热器的总热阻(包括有硅脂热阻),对于同一种硅脂,相同的涂抹方式,其热阻可以看作是完全一样,这样可以通过总热阻来衡量不同散热器的性能好坏,热阻越小则散热器的导热性能越强。
5.2 我们是怎么测试的
这次横评我们也参考了英特尔的热阻测试方法,通过测试得到Tc、Ta和Pd三个数值来计算热阻。
5.2.1 Ta的测试
Ta是散热器的环境温度,具体指机箱内散热器风扇附近的入口温度,不是机箱外的室温,英特尔规定这个Ta为散热器风扇前方3-8mm处的四个点平均温度。
Ta温度的测试点示意图 |
我们监测了风扇前方四个点的温度,发现这四点的温度几乎一样,因此最终只测量一个点的温度,如下图所示:
Ta温度的实际测量点 |
5.2.2 Tc和Pd的测试
Tc是指处理器IHS表面中央一点的温度,限于条件,我们仍以软件读取的CPU核心温度平均值作为Tc值,由于核心温度要较表面温度高,因此最终计算得到的热阻比实际热阻要大。
满载运行,当CPU核心温度趋于稳定时清除历史数据 |
Everest这个软件可以很方便地记录CPU温度和功耗(仅部分主板支持功耗显示)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值,它能清除历史数据,从某时开始重新记录,比如当CPU核心温度稳定后,清除以前的数据,重新开始记录稳定后的平均值(我们取5分钟内的平均值)。之所以要记录平均值,是因为CPU温度在稳定后并不是一条直线,还是有些小小波动,一段时间的平均值更能真实反应实际温度水平。
清除历史数据,只记录CPU核心温度稳定时数据 |
我们是使用ORTHOS来让CPU的各个核心满负荷运行,在CPU各个核心温度达到稳定后(约需15分钟),清除旧有数据,重新记录稳定阶段的数据(5分钟),Everest会自动计算出这一阶段内CPU温度和功耗的平均值。
Everest记录示意图 |
最后Tc等于稳定阶段CPU各个核心平均温度的平均值,Pd则为稳定阶段Power的平均值。以上图记录的数据为例,Tc = (73.0+68.6+67.3+65.8)/4 = 68.7℃,Pd = 134.46W,假设测试得到的Ta为22.8℃,那么该散热器的热阻(包括硅脂热阻)为:
Ψca = (Tc – Ta) / Pd = (68.7-22.8)/134.46 = 0.341℃/W
5.3 通过热阻逆解得到CPU温度
在计算出热阻值后,考虑到读者对这个数值不敏感,比如0.3℃/W和0.35℃/W的差距有多大呢,对多数人来说是很模糊的,因此为了直观表现出散热器间的差异,最后我们还是将热阻差转换为对应的CPU温度差。
CPU温度值(左)与热阻值(右)哪个更直观? |
如果一个散热器的热阻为0.3℃/W,假设CPU的功耗固定在130W,入口温度固定在25℃,那么可以通过热阻计算出CPU温度为0.3*130+25 = 64℃,同理在热阻0.35℃/W的散热器作用下,CPU温度则为70.5℃,这样两个散热器的强弱就能比较直观简洁地表达出来。
由于这次我们用了LGA 775和LGA 1366两套平台来测试,因此在将热阻换算成CPU温度时,参考实际测试得到的数据,逆解计算时将LGA 775处理器的功耗定为130W,LGA 1366处理器的功耗定为155W,入口温度为25℃,这样逆解得到的CPU温度与实际值是比较接近的,可以作为参考。
六. 关于测试的一些说明
由于LGA775处理器和LGA1366处理器的IHS形变不一样,因此各散热器在这两套平台上的表现或许会不一样,因此这次测试我们采用了两套平台进行测试。
值得强调的是,本次测试是以性能和性价比为主导的。
6.1 关于散热器风扇噪音
由于参测的18款散热器中有7款是没有标配风扇的,几近40%,因此风扇噪音的比较只能是在其它11款散热器进行。
其中Noctua U12P和Thermaltake ISGC-300都附送的是静音风扇,转速最高为1300RPM,并且支持手动调速。Thermaltake SpinQ VT也属于静音类,其风扇直径只有80mm,最高转速1600RPM(实测1500RPM),也支持手动调速。冰刃至尊版风扇转速在900-1500RPM间(实测800-1400RPM),支持PWM调速,也可以划归为比较静音的一类。
像Ture Spirit、V8、黑虎鲸金尊的最高转速都在1800RPM,除了V8支持手动调速外,另两款都只支持PWM自动调速,因此在高负荷时的噪音会有些影响。
Tuniq的两款散热器转速在1000-2000RPM间,支持手动调速,如果全速的话,噪音的影响是不容乐观的。Zalman CNPS10X Extreme风扇最高转速可以达到2150RPM,虽然支持自动和手动调速几种方式,如果长期全速下运行,其噪音就不可忍耐。
噪音最大的当属超频三南海5,它的风扇转速最高可以达到2500RPM(实测2350RPM),最低也有1200RPM,只支持PWM调速,它在全速下的噪音足以干扰正常的环境。
实际上我们并没用使用专业的测试方法来衡量每款风扇的噪音值,只是通过转速来简单定性地描述了它们噪音的影响,一方面是囿于条件所限,另一方面是我们觉得这种定性描述已足够了,毕竟大多数散热器是支持手动调速的,或可以再增加一个调速器来降低噪音。
因此关于噪音这一部分,仅作参考,我们并不会额外去为该散热器作增减分处理,此次横评的重点以散热能力为主导。
6.2 关于扣具和安装
散热器的扣具与性能有莫大关系,尤其是其压力大小直接影响了性能好坏,压力不足,底部与CPU表面接触的不够紧密,热阻增大,散热器潜力得不到发挥,压力过大,会对主板或CPU的安全有所威胁。
需要注意的是,像Thermalright提供的扣具有X形、一字形和工字形几种,基本上是适用于它旗下几款散热器的,显然这些扣具在紧密和稳固程度上是会略有差异的,我们测试时是以原配扣具为主。
Thermalright Ultra 120E原配的X形扣具 |
Thermalright Ultra 120E Rev.C原配的一字形扣具 |
而Cogage True Spirit散热器分别有对应LGA775及LGA1366两种型号,它们的扣具并不能通用,因为两个型号底部的铜块设计高度并不一致,可能会导致扣具压力过小或过大。
由于缺乏必要的条件,我们没办法去测试各散热器扣具的压力,能有的是反复安装中的直观感受,每个人的喜恶是不同的,因此这些仅仅作为参考。关于各散热器的具体安装方法与扣具类型,可以参阅后面的相关散热器介绍。
各散热器安装容易度 |
参测的18款散热器大多在安装上不存在什么困难,用户只需要简单查看安装说明书便可很顺利完成安装,其中Noctua NH-U12P SE2的安装尤其值得称道。
让人痛苦的Tuniq Propeller 120 |
也有几款散热器的安装让人倍感痛苦,首当其冲的是Tuniq Propeller 120,如上图所示的红圈位置,空间狭小,弹簧螺丝上的弹簧底部与扣具缺口又容易卡住,要拧紧那一颗弹簧是对你耐心极限的挑战。类似这样情况的还有九州风神黑虎鲸金尊版和Tuniq Tower 120 Exterme。
Xigmatek Thor's Hammer的小扳手太小,使不上力 |
Xigmatek Thor's Hammer这款散热器的安装也很是困难,宽大的散热鳍片超过了扣具的螺丝固定孔位,无法使用螺丝刀辅助安装,附件中附送了一把扳手,但是这把扳手的手柄过短,难以使力,好不容易拧一下,螺丝才转动1/4圈……
CoolerMaster散热器需将主板翻转过来,装上底板,并拧上螺母 |
CoolerMaster散热器安装的时候,需要将主板和散热器一起翻转过来,在主板背板拧上螺母来固定散热器,这样的方式也是比较麻烦。在主板背面上螺母固定的还有Thermaltake ISGC-300。
6.3 关于测试机箱
这次横评测试了各散热器在两套平台上的效果,即基于英特尔LGA 775处理器的平台与基于英特尔LGA 1366处理器的平台,两套平台分别装置在两个机箱内。这两款机箱分别为Thermaltake赞助支持的Element S机箱和Xigmatek赞助支持的Midgard机箱。
Thermaltake Element S机箱 |
Thermaltake Element S机箱是一款中塔结构的机箱,在机箱的前部有一个红色装饰门,在机箱的顶部和两侧面板设计的也十分的简洁,以实用性为出发点,并且机箱上并不全是钢材料,高质量的塑料外壳的整体做工也很出色,采用了日趋流行的电源下置式设计,这样电源散热风道与机箱内部风道完全隔离开,避免电源发热对其它硬件产生的影响。
Thermaltake Element S机箱背部和侧部 |
Thermaltake Element S机箱内部构造 |
Element S机箱可以安装多个机箱风扇,在前部有两个12cm的进风风扇,转速1300RPM;后置有14cm的出风风扇,转速1000RPM,在顶部和侧板上都装置有23cm的大风扇,转速分别为600RPM和800RPM,顶部风扇出风,侧板风扇进风,这样形成一个很良性的机箱内风道。
Xigmatek Midgard机箱 |
Xigmatek的Midgard也是一款电源下置式中塔机箱,基本结构同上面的Element S机箱相似。这款机箱采用了流行的大蒙网设计,整个机箱前面板均可使外部空气与内部全面接触。
Xigmatek Midgard机箱背部 |
Xigmatek Midgard机箱内部构造 |
Midgard依靠前置的12cm风扇进风,预装的是单个风扇,也可更换成其它规格的风扇。出风依靠后置的12cm风扇,还能靠顶部的风扇出风,我们测试时在顶部是安装了两个12cm风扇。另外它的左侧板还能选装12/14cm的风扇,不过这次我们并没有安装侧板风扇。
Thermaltake Element S机箱风流示意图 |
6.4 关于散热器风扇及转速选择
为了更全面比较各散热器的性能,对于每款散热器,在两套平台上(LGA775/LGA1366)上分别测试了四种风扇转速模式下的数据。
在这次测试的18款中高端散热器中,有7款是没有标配风扇的,另有2款是不能更换其它风扇的。风扇的转速及规格对散热效果影响非常大,使用相同的风扇能更准确反映出散热器本体的性能。因此除了测试了标准风扇下的数据下,重点在于测试相同风扇条件下的数据。
统一使用Scythe S-FLEX SFF21F风扇测试 |
我们指定Scythe S-FLEX SFF21F作为各散热器的选配风扇,即各散热器会搭配SFF21F来完成测试,并且需要测试800/1200/1500RPM三种转速下的散热器总热阻,再加上原来标配的风扇,这样一共有四种风扇模式下的数据。
Scythe S-FLEX SFF21F本身的额定转速为1600RPM,不过上机监测到的转速只有1500RPM,而800RPM和1200RPM是通过调速器来实现的,我们使用了SUMBEAM出品的双风扇调速控制面板,分别将两个调速器固定在800RPM和1200RPM(针对SFF21F),这样只要切换相应的电源接口就可以让风扇在两种转速下运转,对于所有散热器来说,转速是保持一致的。
Sunbeam的Digital Thermal Controller |
而且这个控制面板还能带有两个温度探头,能显示两个温度,正好可以用来测量散热器风扇入口温度Ta。
控制面板显示的Ta温度和风扇转速 |
6.5测试平台一览
所有测试是在封闭机箱内完成的,关于测试方法、机箱和散热器风扇的说明参见上节。
为了尽量减少显卡发热对测试的影响,选用了向机箱外排风设计的显卡,即公版设计的GeForce GTX260和GeForce GTX280。
测试中统一使用Arctic alumina(北极铝)导热硅脂,并且尽可能地保证涂抹方法的一致性,以减少硅脂方面引起的测试误差。
LGA775(左)和LGA1366(右)两套测试平台 |
上机测试时间累计在20天左右,室内气温在24-26℃间。由于这次采用了计算热阻的方法,室温的影响已经考虑进去。
感谢慧科风灵、宣奇电子、Thermaltake、Xigmatek对本次中高端散热器横向评测的大力支持。
七. 测试成绩及分析
7.1 LGA775平台800RPM下性能对比
为了方便读者清晰了解测试的数据,这次的成绩采取了图/表一齐上的方式,我们尽可能把测试得到的1000多个数据分类罗列,不至于让大家看到头晕。
上表中记录了在LGA775平台、风扇转速在800RPM时各散热器的数据,按散热器价格从高到低顺序排列,对于没有标配风扇的散热器,最终价格为市场价加上40元(单个风扇以40元计算),比如Ultra 120E市场售价为450元,本身不带风扇,但在我们的数据中全部按490元计算。
表中除了价格外,其它的黑体数字为测试得到的数据,Tcpu1、Tcpu2、Tcpu3和Tcpu4分别指处理器四个核心满载时的平均温度,Ta表示散热器风扇入口处的温度,Power指处理器满载时的平均功耗。空白表示无该散热器数据,而有颜色的数字是通过测试数据计算出来的:
Tcpu = (Tcpu1 + Tcpu2 + Tcpu3 + Tcpu4) / 4,处理器核心平均温度
△T = Tcpu - Ta,处理器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
Ψca = △T / Power,散热器的总热阻(包含硅脂热阻)
Tu = k * Ψca + 25,由热阻逆解出CPU温度,对于LGA775处理器,设定k=130W。
逆解得到的CPU温度对比图(价格从低到高排列) |
九州风神黑虎鲸金尊与Thermaltake SpinQ VT由于不可更换风扇,所以缺少本组数据。
将Tu数值制作成条形图,能直观了解到各散热器的性能差异,上图中是按散热器价格从低到高顺序排列的(下同)。正常来说,价格越高的产品性能越好,大致会呈一个上宽下窄的梯形状,实际结果只能用“犬牙交错”来形容。图中红色表示第一名,黄色表示第二、三名,绿色表示最后一名。
800RPM是以静音为主诉求,对鳍片间距和深度的要求比较高,在这组测试中,性能最好的是Mega Shadow,其次是Megahalems,它们的鳍片间距为2.0mm,而鳍片深度只有38mm的Ture Spirit占据了第三的宝座。紧随其后的是间距1.8mm的Ultra 120E Rev.C,再下来才是昔日风冷之王Ultra 120E,但它与第一名之间的差距达到4℃。
间距2.5mm的Thermaltake ISGC-300一鸣惊人,只比Ultra 120E差一点点,而鳍片间距最大的Noctua U12P SE2就没那么出色的,成绩最差的是Tuniq Propeller 120,离第一名有21℃的差距,比倒数第二名还要高出8℃左右。
7.2 LGA1366平台800RPM下性能对比
关于上表的数据说明,请参考前节说明,在LGA1366平台上,由热阻逆解CPU温度时k值(处理器功耗)设定为155W。
九州风神黑虎鲸金尊与Thermaltake SpinQ VT由于不可更换风扇,所以缺少本组数据。
由于CPU发热量加剧,本组数据相比LGA775平台的成绩有些不同,Ultra 120E Rev.C专门为LGA1366处理器作了优化设计,表现果然不同凡响,抢得了第一名,True Spirit上升到了第二位,而Prolimatech Mega Shadow则下降到了第三。Ultra 120E的排名为第六,在它前面的还有Megahalems和IFX-14,它与第一名的差距只有2℃。
在LGA775平台上表现不错的Thermaltake ISGC-300则风光不再,Tuniq Propeller 120这次成功地将副班长的帽子交给了CoolerMaster V8,不过它们之间的成绩相当接近。
7.3 LGA775平台1200RPM下性能对比
关于上表的数据说明,请参考前节说明,九州风神黑虎鲸金尊与Thermaltake SpinQ VT由于不可更换风扇,所以缺少本组数据。
1200RPM是一个相当平衡的转速,能兼顾静音和性能,而且也能发挥出大多数散热器的潜能,各个散热器的差距也比800RPM时要小了。
本组中的排名大致与800RPM时相同,Mega Shadow、Megahalems和True Spirit继续占据前三名,而Ultra 120E凭借更大的散热面积在1200RPM时超过同门Ultra 120E Rev.C,排在第四名,它与第一名的差距也缩小到2℃(800RPM时相差4℃)。
Tuniq Propeller 120在LGA775平台上的副班长头衔看来是难以去掉,在本组中它依旧是最后一名,不过与第一名的差距也从800RPM时的21℃下降到了18℃。
7.4 LGA1366平台1200RPM下性能对比
关于上表的数据说明,请参考前节说明,九州风神黑虎鲸金尊与Thermaltake SpinQ VT由于不可更换风扇,所以缺少本组数据。
1200RPM开始能发挥出大散热面积的优势,Mega Shadow从Ultra 120E Rev.C中夺得第一名,Ultra 120E Rev.C以极微弱的差距(0.1℃)列第二,True Spirit紧缩其后,排列第四的是Megahalems,而Ultra 120E超过IFX-14排到第五,前六名之间的差距都在1℃之内。
最后一名是Tuniq Propeller 120,它与第一名有11℃的差距。
7.5 LGA775平台1500RPM下性能对比
关于上表的数据说明,请参考前节说明,九州风神黑虎鲸金尊与Thermaltake SpinQ VT由于不可更换风扇,所以缺少本组数据。
1500RPM是以性能为主诉求,这也是大多数玩家能接受的最高转速。在这个转速下,散热器的性能能得到充分发挥,尤其是那些鳍片密集型的,各个散热器间的差距得到进一点缩小。
在1200RPM时True Spirit排第三名,但在1500RPM时,Ultra 120E充分发挥出其潜力,上升到第三,Ture Spirit则排到第四,前两名位置没变,仍然是Mega Shadow、Megahalems。
Tuniq Propeller 120继续在本组垫底,与第一名的差距缩小到了14℃。
7.6 LGA1366平台1500RPM下性能对比
关于上表的数据说明,请参考前节说明,九州风神黑虎鲸金尊与Thermaltake SpinQ VT由于不可更换风扇,所以缺少本组数据。
前三名依次是Mega Shadow、Ultra 120E Rev.C和IFX-14,True Spirit和Megahalems分别排第四与第五位。Thermalright IFX-14在LGA1366平台上的表现强过LGA775平台,传说中的“风冷王”并非沽名钓誉,Ultra 120E列到了第6。前四名间的性能差距不超过1℃,竞争惨烈。
Tuniq Propeller 120在本组中继续垫底,与第一名的差距为11℃。
7.7 默认转速下性能对比
很多散热器自带有风扇,并且转速也不一样,风压风量不尽相同,我们测试这组数据主要是看看它们在标配情况下的性能差别,由于条件不一致,是比较难公平比较的,因此仅作参考。
更主要的,还要看看九州风神黑虎鲸金尊与Thermaltake SpinQ VT这两款不可更换风扇的散热器与其它产品的相对位置。
虽然Tuniq Propeller 120在前面的测试中大多是表现最差的,但实际上在18款散热器中,性能上比它更不如的是Thermaltake SpinQ VT,SpinQ VT才是真正的副班长。
而Thermalright IFX-14搭配双风扇在LGA1366平台上表现出了不一样的超凡性能。 风扇转速高达2350RPM的超频三南海5的表现并没想象中那么好,最终只得以平庸收场。
7.8 风扇转速对性能的影响
显然,风扇转速越高,散热器性能越好,CPU温度也会降得更低,随之而来的负作用是转速高,摩擦、振动就多、噪音就大。
对于120*120mm规格的风扇(中高端散热器基本配备此规格风扇),1200RPM可以获得不错的风量及较低的噪音,在性能与噪音间能取得一个很好的平衡。很多挑剔的玩家称,120mm的风扇只要800RPM的,大多数人也能接受1500RPM的转速,再高的转速带来的噪音就比较明显,而性能提升有限。
以LGA775平台测试得到的数据为例,Zalman CNPS10X Extreme在800RPM、1200RPM、1500RPM和1800RPM下CPU的温度分别为70.2、63.8、60.8、59.9℃,从800RPM提升到1200RPM,温度下降6.4℃,从1200RPM到1500RPM,CPU温度下降3℃,而从1500RPM到1800RPM,CPU温度只下降了0.9℃。可以发现随着风扇转速的不断提高,CPU温度下降的趋势不断减缓,更高转速带来噪音增大的弊端远远大于CPU温度再降低那么1-2℃。
转速对散热器性能的影响与散热器本身的构造也有莫大关系,比如鳍片间距较宽、鳍片深度较小的散热器,有利于低风压风扇的发挥。最显著的例子莫过于Ultra 120E和Ultra 120E Rev.C的差别。Ultra 120E Rev.C是Ultra 120E的另一种版本,鳍片间距从原来的1.5mm扩大到了1.8mm,在800RPM时Ultra 120E Rev.C性能胜过Ultra 120E,风扇转速的提高风压也得到增加,Ultra 120E更大的散热面积开始起作用,在1200RPM时Ultra 120E Rev.C反而要落后Ultra 120E约1℃,1500RPM时落后得更多。
因此建议玩家将转速控制在1200-1500RPM间(针对120mm风扇),如果对静音有特别需求,800RPM则是个很好的选择,当然前提是CPU温度必须保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7.9 五款热管直触式散热器对比
我们这次测试的18款散热器中,采用热管直触技术的有5款,分别是Tuniq Tower 120 Extreme、Tuniq Propeller 120、Xigmatek Thor's Hammer、九州风神冰刃至尊和超频三南海5。
热管直触式散热器在LGA775平台上的CPU温度(蓝色线,深灰为Ultra 120E成绩) |
本次测试中,这五款热管直触技术散热器的表现都一般,以上图LGA775平台为例,它们均远离第一集团的位置,其中Tuniq Propeller 120更是不济,几近垫底。是不是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的,热管直触技术能做出性价比很好的产品,但做不出顶尖的性能呢?
热管直触式散热器绝对性能比较 |
这五款散热器中,性能表现最好的当属Tuniq Tower 120E,可能这也和它的散热面积最大有关系,但是在总榜位上,它在两套平台上都只能位列第7。
热管直触式散热器的性价比指数 |
热管直触技术确实可以做出性价比很好的产品,像Tuniq Tower 120E在两套平台上的性价比榜上都是排第3名,冰刃至尊也表现不错,均排在第4名。Tuniq Propeller则是一个特例。
八. 揭榜时刻
8.1 揭榜:LGA775平台风冷之王
除了九州风神黑虎鲸金尊与Thermaltake SpinQ VT外,其它散热器在每个平台下至少有三种风扇转速下的数据,三组数据大致趋势是差不多的,部分散热器的排位会稍有些变化。为了更方便地比较各散热器的差距,我们简单地将三组数据下的Tcpu值取平均 ,当作是本平台下的整体散热能力表现。。
比如Ultra 120E在LGA775平台上风扇转速为800RPM、1200RPM、1500RPM时的CPU温度分别为66.3℃、59.7℃、56.7℃, 那么Ultra 120E在LGA775平台上的CPU平均温度=(66.3+59.7+56.7)/3=60.9℃。至于每款散热器在各转速下的具体表现可以参见前节的分析。
而九州风神黑虎鲸金尊、Thermaltake SpinQ VT这两款散热器,只测试了它们在标配风扇最大转速下的性能,我们根据转速与测试得到的热阻值,对它们的平均性能(即三种转速下的平均CPU温度)作了估算,其中黑虎鲸金尊作用下的平均CPU温度为69℃,SpinQ VT作用下的平均CPU温度为76.5℃。
Prolimatech的Mega Shadow和Megahalems毫无疑问地拿到冠亚军,Mega Shadow荣登LGA775平台风冷之王宝座。Cogage True Spirit、Thermalright Ultra 120E和Ultra 120E Rev.C分列其次,这五款散热器位居第一方阵。
Thermaltake ISGC-300异军突起,绝对性能居然排到了第六位,而风冷之王有力的挑战者如IFX-14、Noctua U12P、超频三南海5均黯然失色。
CoolerMaster的两款产品,Hyper Z600和V8更是令人大跌眼镜,而Tuniq Propeller 120和Thermaltake SpinQ VT则是一对难兄难弟,在榜尾相依为命。
8.2 揭榜:LGA775平台性价比之王
参测的18款散热器市场参考价从298元至629元不等,或许绝对性能的比较对那些价格便宜的散热器不公,性价比才能体现它们真正的价值。
性价比是指性能与价格的比值,在我们这里,性能是指该散热器作用下CPU的温度,温度是越低越好,简单的线性比值显然不能很好体现一款散热器积极进取的精神,就像将CPU温度从60℃降低到55℃远比从80℃降到65℃要有难度。
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这个模型中对性能的影响作了放大:
CP = (Tmax - Tcpu) * (Tmax - Tcpu) * h / P
CP为性价比指数,Tcpu是该散热器下的CPU平均温度,Tmax是一个固定值,可以把它理解为英特尔原装散热器下的CPU最高温度,在LGA775平台上,Tmax取值90℃,在LGA1366平台,Tmax取值100℃。h为一个常数,主要是为了让计算出来的数值更具阅读性,在LGA775/LGA1366平台上分别取值37和45。P为各散热器的参考价,对于没有附送风扇的产品,在参考价上再加上40元。
比如对于Ultra 120E,在LGA775平台上CPU平均温度为60.9℃(参见上一节),市场参考价为450元,没有附送风扇需要加上40元,那么它的性价比指数为:
CP = (90 - 60.9) * (90 - 60.9) * 37 / (450 + 40) = 63.9
Cogage True Spirit一枝独秀,摘得LGA775平台性价比之王的桂冠,性价比指数高达93.1。Thermaltake ISGC-300则是黑马一匹,拿到了性价比榜眼的称谓。
新的风冷之王Mega Shadow因为最高的价格(算上风扇639元),在性价比排位中只能拿到第7名,Ultra 120E列第6,第5名是Megahalems,这几款散热器无论是性能还是性价比都列在第一方阵中。
Tuniq Tower 120E和九州风神冰刃至尊也具有很好的性价比,分别排列于第3和第4位。散热器中的艺术品SpinQ VT性价比最低是意料中事。
8.3 揭榜:LGA1366平台风冷之王
关于各散热器作用下的CPU平均温度计算方法请参见前节说明。
在LGA1366平台上,榜首与LGA775有些不一样的,Ultra 120E Rev.C和Mega Shadow以同样优秀的性能占据制高点,True Spirit列第三,IFX-14与Megahalems并列第四,Ultra 120E只能排到第六名。应该说前六名属于领军集团,它们间的差距非常微弱。
Ultra 120E Rev.C和Mega Shadow同时获得LGA1366平台“风冷之王”的称号,其中Mega Shadow更是两套平台上的性能双冠王。
Zalman CNPS10 Extreme则从LGA775平台的第9名狂降到了第14名。两套平台上的后4名则是如出一辙,SpinQ VT与其它散热器的差距还是比较明显。
8.4揭榜:LGA1366平台性价比之王
关于各散热器的性价比计算方法请参见前节说明。
Cogage True Spirit再次让我们为之惊叹,高达93.9的性价比指数颇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以绝对无敌的姿态在性价比之王的较量中蟾宫折桂。
Thermaltake ISGC-300以70.1分继续保持第二的位置,Tuniq Tower 120E拿到了第三名的好成绩,风冷之王Ultra 120E Rev.C和Mega Shadow的性价比分别排第6位和第9位,性价比较好的还有冰刃至尊(第4位)、Ultra 120E(第5位)。
以SpinQ VT领衔的最后六名名单与LGA775平台上一样,只是个别排名有所变化。
九. 总结与颁奖
燕云十八骑,飒沓如流星。一场鏖战之后,新一代风冷之王也水落石出!
9.1 颁奖:风冷之王
·风冷双冠王——Prolimatech Mega Shadow
Prolimatech Mega Shadow散热器以LGA775和LGA1366两套平台双料性能冠军的身份“王袍”加身,荣登新一代“风冷之王”的宝座。
Prolimatech Mega Shadow | 参考价:599元 | |
散热能力排名: | 1(LGA775) | 1(LGA1366) |
性价比排名: | 7(LGA775) | 9(LGA1366) |
优点: | ·无与伦比的散热能力 | |
·设计独具特色,外观时尚 | ||
缺点: | ·价格较高 | |
·没提供AMD平台扣具 |
·LGA1366平台风冷王——Thermalright Ultra 120 Extreme Rev.C
Ultra 120 Extreme Rev.C特别为LGA1366处理器作了优化设计,因此在LGA1366平台上的表现超凡,与Mega Shadow并列性能冠军,荣登LGA1366平台“风冷之王”的宝座。
Thermalright Ultra 120 Extreme Rev.C | 参考价:540元 | |
散热能力排名: | 5(LGA775) | 1(LGA1366) |
性价比排名: | 8(LGA775) | 6(LGA1366) |
优点: | ·低转速下具备出色的散热性能,LGA1366平台上超凡的性能 | |
·优秀的平衡性 | ||
缺点: | ·价格较高 | |
·不支持LGA1156平台 |
9.2 颁奖:性价比之王
·性价比之王——Cogage True Spirit
Cogage Ture Spirit散热器以无与伦比的绝对优势摘得性价比之王的桂冠。True Spirit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的轻量化和低成本化,同时拥有强大的性能,非常具有革命性。
Cogage True Spirit | 参考价:350元 | |
散热能力排名: | 3(LGA775) | 3(LGA1366) |
性价比排名: | 1(LGA775) | 1(LGA1366) |
优点: | ·无与伦比的性价比、优秀的散热性能 | |
·重量较轻,体积较小 | ||
缺点: | ·只提供单套扣具 | |
·不支持LGA1156处理器平台 |
9.3 颁奖:编辑选择奖
本奖项是颁发给那些在测试中表现出色的产品。荣获我们编辑选择将的分别是Thermaltake ISGC-300、Prolimatech Magahalems、Thermalright Ultra 120 Extereme。
Thermaltake ISGC-300绝对是一匹黑马,它在两套平台中的性价比均取得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而且绝对散热性能也在中上等水平,同时体积和风扇噪音都较小。
Thermaltake ISGC-300 | 参考价:298元 | |
散热能力排名: | 6(LGA775) | 8(LGA1366) |
性价比排名: | 2(LGA775) | 2(LGA1366) |
优点: | ·价格便宜,具有非常出色的性价比 | |
·体积较小,风扇噪音低 | ||
缺点: | ·安装没有提供背板 | |
·仅提供单套扣具,其它扣具需选购 |
- * -
Prolimatech Megahalems是Mega Shadow的同胞兄弟,差别仅在表面处理技术上。Megahalems同样具有极强的散热性能,在两套平台中性能均是略输少许,但它的性价比更高。
Prolimatech Megahalems | 参考价:499元 | |
散热能力排名: | 2(LGA775) | 4(LGA1366) |
性价比排名: | 5(LGA775) | 7(LGA1366) |
优点: | ·强悍的散热能力 | |
·设计独具特色 | ||
缺点: | ·价格稍高 | |
·没提供LGA1156平台和AMD平台扣具 |
- * -
Thermalright Ultra 120 Extreme堪称经典,两年前的产品在今天依旧能笑傲江湖,优秀的平衡性、出色的散热性能,不俗的性价比,仍然是很多人心头上的那颗“朱砂痣”。
Thermalright Ultra 120 Extreme | 参考价:450元 | |
散热能力排名: | 4(LGA775) | 5(LGA1366) |
性价比排名: | 6(LGA775) | 6(LGA1366) |
优点: | ·出色的散热性能、不错的性价比 | |
·优秀的平衡性 | ||
缺点: | ·不支持LGA1156平台 | |
·安装后散热器容易转动 |
9.4 其它散热器简评(排名不分先后)
Thermalright IFX-14 | 参考价:550元 | |
散热能力排名: | 8(LGA775) | 5(LGA1366) |
性价比排名: | 12(LGA775) | 8(LGA1366) |
优点: | ·能灵活搭配多风扇,多风扇下性能不错 | |
·做工出色 | ||
缺点: | ·体积庞大,性价比一般 | |
·不支持LGA1156平台和AMD平台 |
Tuniq Tower 120 Extreme | 参考价:350元 | |
散热能力排名: | 7(LGA775) | 7(LGA1366) |
性价比排名: | 3(LGA775) | 3(LGA1366) |
优点: | ·性价比较出色 | |
缺点: | ·体积庞大,安装困难 | |
·不支持LGA1156平台 |
Tuniq Propeller 120 | 参考价:350元 | |
散热能力排名: | 17(LGA775) | 17(LGA1366) |
性价比排名: | 17(LGA775) | 14(LGA1366) |
优点: | ·下吹式有利于平台散热 | |
·重量相对较轻 | ||
缺点: | ·散热能力较差,下吹式不利风道组建 | |
·不支持LGA1156平台 ,安装困难,减震胶钉易断裂 |
超频三南海5 | 参考价:399元 | |
散热能力排名: | 13(LGA775) | 11(LGA1366) |
性价比排名: | 9(LGA775) | 11(LGA1366) |
优点: | ·全平台支持 | |
缺点: | ·散热能力一般 | |
·风扇噪音较大,不支持手动调速,减震胶钉装拆较麻烦 |
Xigmatek Thor's Hammer | 参考价:450元 | |
散热能力排名: | 10(LGA775) | 9(LGA1366) |
性价比排名: | 10(LGA775) | 12(LGA1366) |
优点: | ·外形比较吸引人 | |
缺点: | ·价格较高,性能一般 | |
·安装困难 |
Noctua NH-U12P SE2 | 参考价:490元 | |
散热能力排名: | 12(LGA775) | 10(LGA1366) |
性价比排名: | 13(LGA775) | 13(LGA1366) |
优点: | ·全平台支持,两款静音风扇价值较高 | |
·做工精致,扣具安装容易 | ||
缺点: | ·价格较高 | |
·散热能力一般 |
Zalman CNPS10X Extreme | 参考价:629元 | |
散热能力排名: | 9(LGA775) | 14(LGA1366) |
性价比排名: | 14(LGA775) | 15(LGA1366) |
优点: | ·全平台支持 | |
·做工精美,风扇调速非常人性化 | ||
缺点: | ·价格较高,散热能力一般 | |
·不容易更换风扇 |
CoolerMaster V8 | 参考价:599元 | |
散热能力排名: | 16(LGA775) | 16(LGA1366) |
性价比排名: | 16(LGA775) | 17(LGA1366) |
优点: | ·做工精致,外形时尚,非常惹人喜爱 | |
缺点:: | ·价格较高,散热能力不理想 | |
·不支持LGA1156平台,安装方式不好 |
CoolerMaster Hyper Z600 | 参考价:499元 | |
散热能力排名: | 15(LGA775) | 15(LGA1366) |
性价比排名: | 15(LGA775) | 16(LGA1366) |
优点: | ·外形惹眼,X形设计有利fanless | |
缺点: | ·价格较高,散热能力不理想 | |
·不支持LGA1156平台,体积庞大,安装方式不好 |
Thermaltake SpinQ VT | 参考价:480元 | |
散热能力排名: | 18(LGA775) | 18(LGA1366) |
性价比排名: | 18(LGA775) | 18(LGA1366) |
优点: | ·外形时尚,讨人喜爱 | |
·全平台支持,重量很轻,对主板的压迫较小 | ||
缺点: | ·价格较高,散热能力不理想 | |
·对风道构建有影响 |
九州风神黑虎鲸金尊版 | 参考价:368元 | |
散热能力排名: | 14(LGA775) | 13(LGA1366) |
性价比排名: | 11(LGA775) | 10(LGA1366) |
优点: | ·纯铜打造比较能吸引部分玩家注目 | |
缺点: | ·整体性价比一般,重量/体积都比较出位 | |
·安装困难,下吹式不利风道构建 |
九州风神冰刃至尊版 | 参考价:299元 | |
散热能力排名: | 11(LGA775) | 12(LGA1366) |
性价比排名: | 4(LGA775) | 4(LGA1366) |
优点: | ·价格较低,性价比不错 | |
·安装较容易,全平台支持 | ||
缺点: | ||
◆ Thermalright Ultra 120E简介
2007年4月,Thermalright推出了Ultra 120的加强版本——Ultra 120 Extreme,最大的改进在于热管由原来的四根增加到了六根。虽然时隔两年有余,在今天,它依然有足够能力挑战任何风冷散热器,成为风冷散热器的一道事实标杆。
大家对Ultra 120 Extreme都耳熟能详,它是一款在合适体积合适重量内性能优秀的散热器,具体细节方面本文不作过多介绍。
Ultra 120 Extreme同时也是一款颇有争议的产品,主要是因为它的底部不平,中部微微凸起,而厂家称是专门如此设计的,可参见本文相关章节。
◆ 安装Thermalright Ultra 120E
Ultra 120E采用了标准的底板+扣具+弹簧螺丝的方式,安装起来比较简单。
Ultra 120E必须先安装好散热器后才能固定风扇,而X形的扣具不能很好地限制散热器,即使上紧螺丝后也会出现散热器能转动的情况,感觉上不是很好。
◆ 点评Thermalright Ultra 120E
Ultra 120E在LGA775平台上不同风扇转速下的CPU温度(红色线) |
Ultra 120E在LGA1366平台上不同风扇转速下的CPU温度(红色线) |
作为成名已久的昔日“风冷之王”,Ultra 120E的实力自然不容小视,在LGA775平台平均性能第四,在LGA1366平台平均性能第五,与前几名的差距很小,在1500RPM转速下,它的性能与第一名也只有2℃内的差距。
由于Ultra 120E的鳍片间距较小,为1.5mm,在低转速时的性能会下降较多,800RPM时与第一名的差距会扩大到4℃,而1200RPM的风扇基本上能发挥出它的潜力。
目前不带风扇版本的Ultra 120E参考售价为450元,即便算上风扇的价格,它的性价比依旧很高,在LGA775和LGA1366平台上的性价比指数分别为63.9和62.7,都在18款散热器中列第6位。
Ultra 120E是一款性能与性价比都算优秀的经典产品,荣获本次“编辑选择奖”。
Thermalright Ultra 120 Extreme | 参考价:450元 | |
散热能力排名: | 4(LGA775) | 5(LGA1366) |
性价比排名: | 6(LGA775) | 6(LGA1366) |
优点: | ·出色的散热性能、不错的性价比 | |
·优秀的平衡性 | ||
缺点: | ·不支持LGA1156平台 | |
·安装后散热器容易转动 |
◆ Thermalright Ultra 120E Rev.C简介
在今年,Thermalright先后推出了Ultra 120 Extreme的改良版,其中Rev.B版主要是在AMD平台扣具是作了改进,并且鳍片中间作了开洞处理。改动最大的当属Rev.C版,它在鳍片数量、间距上面作了重要调整,最主要的是它的底部专门为LGA1366处理器作了优化处理。
Ultra 120E Rev.C(左) 与 Ultra 120E(右) |
Rev.C版的鳍片间距从旧版的1.5mm增加到1.8mm,通透性得到提高,有利于它在低风力时的表现。间距的增加使得鳍片数量从旧版(Ultra 120 Extreme)的52片减少到47片,这样散热面积和重量也有所下降。
Rev.C版的散热面积约6500cm2,比旧版的7400cm2减少很多,因此在极致散热能力上比起旧版来可能不如。鳍片的减少也使得它的重量从旧版的790g降到了735g(均不含风扇),体积上两个版本相当,Rev.C版稍稍矮了3mm。
Ultra 120E Rev.C(左) 与 Ultra 120E(右) |
新的Ultra 120 Extreme Rev.C版在鳍片上也作了人字形开洞处理,这样有利于冷空气从底部吸入增加散热效果。其它方面保留了旧版的设计,比如微凸的底部。
LGA1366、LGA775和AMD平台扣具 |
Ultra 120 Extreme Rev.C支持目前主流平台,包括LGA1366处理器,不过包装内还没提供LGA1156平台的扣具,英特尔平台的扣具更换了成与IFX-14类似的一字形,同样,它也没有预备散热风扇。
◆ 安装Thermalright Ultra 120E Rev.C
Ultra 120E Rev.C英特尔平台扣具采用了底板+支架+扣具+弹簧螺丝的方式,为了拧紧螺丝,专送附送了一把小扳手,总的来说安装也算简单。
将支架与底板固定好 |
再用一字扣具将散热器固定在支架上,六角螺丝可能会用到小扳手 |
Ultra 120E Rev.C也是要先安装好散热器后才能固定风扇,一字形扣具能很好地限制散热器,上紧螺丝后不会出现散热器能转动的情况。
◆ 点评Thermalright Ultra 120E Rev.C
Ultra 120E Rev.C在LGA775平台上的CPU温度(红色线,深灰为Ultra 120E成绩) |
Ultra 120E Rev.C在LGA1366平台上的CPU温度(红色线,深灰为Ultra 120E成绩) |
Ultra 120E Rev.C出现的意义很明显,就是为了能在LGA1366平台上取得更好的性能,即使在LGA775平台低转速风扇下也能有比Ultra 120E更好的表现,实际测试结果也表明了这一点。
较大的鳍片间距使得它在800RPM低转速风扇下的散热性能抢眼,排在18款散热器的第四名(LGA77平台)和第一名(LGA1366平台),比Ultra 120E要优秀,随着风扇转速的提高,两者的性能开始接近,1200RPM差不多是个分水岭,更高风扇转速下,Ultra 120E Rev.C较小的散热面积开始显露弊端。
在LGA1366平台上它的综合散热能力与Mega Shadow并列第一,堪称LGA1366平台的风冷之王。它在LGA775平台上的综合散热能力排第五。
目前Ultra 120E Rev.C在市场上比较难买,不带风扇版本的参考价为540元,在LGA775和LGA1366平台上的性价比指数分别为56.1和58.4,在18款散热器中分别列第8位和第6位。
Ultra 120E Rev.C以它有LGA1366平台上的超凡性能,荣获本次“LGA1366平台风冷之王”大奖。
Thermalright Ultra 120 Extreme Rev.C | 参考价:540元 | |
散热能力排名: | 5(LGA775) | 1(LGA1366) |
性价比排名: | 8(LGA775) | 6(LGA1366) |
优点: | ·低转速下具备出色的散热性能,LGA1366平台上超凡的性能 | |
·优秀的平衡性 | ||
缺点: | ·价格较高 | |
·不支持LGA1156平台 |
◆ Cogage True Spirit简介
在今年4月,Thermalright宣布了旗下子品牌COGAGE,COGAGE的意义为Computer and Gaming Gear(计算机与游戏装备),主要是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以入门级市场为主。
True Spirit作为COGAGE品牌的首打产品之一(另外还有一款为MST-140),亮相之初并未引起我们注意,也很难把“为之雀跃”这样的词用在它身上,然而在数度亲密接触之后,我们才领会到什么是“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True Spirit在体积上比U120E要小,重量更轻,确实是一款瘦身版的U120E。长度与高度两者相仿,但厚度上True Spirit要薄10mm左右(54mm vs. 64mm)。不含风扇时True Spirit的重量为520g,刚好是U120E重量的2/3,要轻很多。
True Spirit只采用了四根6mm的热管,这也是为什么比U120E轻很多的原因之一(U120E为6热管),同时我们也发现热管与鳍片间的连接方式用的穿fin方式,这种方式在以前的Thermalright产品是未曾见过的,穿fin比焊接方式成本要稍低,Cogage这个品牌更注重性价比。
True Spirit一共有48片散热鳍片,鳍片和热管表面都是本色,并未作镀镍处理,可能在长期使用后会氧化影响美观。其总散热面积约5100cm2,远远少于U120E的7400cm2,排在参测的18款散热器倒数第二。鳍片间扣fin处理,排列整齐,平均间距1.8mm,比U120E略宽,U120E鳍片的平均间距为1.5mm。
底部设计上True Spirit与U120E是一样的,铜底加上铝块通过焊接方式与热管相连,它的底部也非绝对平整,而是微微凸出,这和U120E的底部如出一辙。
附件中还有一款120*120*25mm规格的PWM风扇,转速标称为1000-1800RPM±15%,实测转速为900-1700RPM。风扇标签上贴有COGAGE商标,外形上和Thermalright的风扇相似,但这款风扇是普通含油轴承,相比Thermalright风扇的FDB轴承还是有所不如。
LGA775版扣具 |
LGA1366版扣具 |
True Spirit实际上分两个版本的,分为LGA775版和LGA1366版,两个版本是分开销售的。这和其它散热器只是在扣具上作区分大不相同,Ture Spirit两个版本在外观上完全一样,在散热器设计上略有差别,LGA775版的底座厚约14.5mm,LGA1366版的底座厚度约15mm,相应的,各自配带的扣具设计也不一样。更不幸的是,两个版本只能通过外包装上的标识来区分。
另外True Spirit的AMD平台扣具需要另行选择。
True Spirit的轻量化和低成本化设计,将成为未来中高端散热器的一种趋势。
◆ 安装Cogage True Spirit
很奇怪为什么Cogage会为LGA775和LGA1366平台设计出两套不一样的扣具,不过在安装方法上倒是相同的。True Spirit采用了很标准的底板+扣具+弹簧螺丝的方式,因此安装起来比较简单。
LGA1366版安装示例 |
LGA1366版安装示例 |
安装上唯一不好的是需要先固定好散热器,再安装风扇,否则没办法拧紧弹簧螺丝。
◆ Cogage True Spirit性能点评
True Spirit在LGA775平台上不同风扇转速下的CPU温度(红色线,深灰为U120E成绩) |
True Spirit在LGA1366平台上不同风扇转速下的CPU温度(红色线,深灰为U120E成绩) |
无论是LGA775平台还是LGA1366平台,True Spirit都表现了出色的绝对散热性能,在LGA775平台上它仅逊于Prolimatech的两款双塔产品,位列三甲之一,在LGA1366平台上,它同样排第三,稍稍逊于Ultra 120E Rev.C和Mega Shadow。
True Spirit的鳍片间距为1.8mm,而且厚度上也较薄,这样它在风扇低转速时性能更出色一些(相对其它散热器),从它的趋势线可见一斑,比如它在LGA775平台1500RPM时要输给Ultra 120E,但在800RPM时反而领先。
最出众的在于,True Spirit非常亲民的价格(参考价350元),使得它的性价比一枝独秀,在LGA775和LGA1366平台中,它的性价比指数分别为93.1和93.9,远远将第二名抛在身后。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它只提供一套扣具,并且不支持AMD平台。
Cogage True Spirit堪称近一两年来最具革命意义的散热器,它的成功在于轻量化和低成本化。它以无与伦比的性价比,荣获本次“性价比之王”桂冠。
Cogage True Spirit | 参考价:350元 | |
散热能力排名: | 3(LGA775) | 3(LGA1366) |
性价比排名: | 1(LGA775) | 1(LGA1366) |
优点: | ·无与伦比的性价比、优秀的散热性能 | |
·重量较轻,体积较小 | ||
缺点: | ·只提供单套扣具 | |
·不支持LGA1156处理器平台 |
◆ Thermalright IFX-14简介
IFX是Inferno Fier eXtinguisher的缩写,意思是火海里用的灭火器,还不是一般小打小闹火灾用的。Thermalright以此命名散热器,其义不宣自明。
Thermalright IFX-14散热器也是一款两年前的产品,以颠覆传统的姿态进入我们的视野,散热器从传统的单塔式结构变成双塔式结构,最初的版本还包括有一个背板热管散热器(HR-10),不过现在销售的版本只含有CPU散热器。
IFX-14采用了四根U形热管,双塔结构使得它的体积宠大,外形尺寸为长146*130*161mm(散热器本体),重量780g(不含风扇),重量上较Ultra 120E稍轻,可搭配120mm-140mm规格风扇。
IFX-14散热鳍片在外形上比较复杂,多处波浪形的设计,我们还不知道对气流有什么作用。一共有108片散热鳍片(双塔结构,每塔有54片),总的散热面积达到10000cm2,这样的散热面积 是相当大的,位于本次测试散热器之最。
目前高端的散热器多是采用6mm直径的热管,但IFX-14热管直径达到8mm,比较少见。热管与鳍片间使用的是焊接结合工艺,能有效降低接触热阻。
包含有LGA77和LGA1366平台的扣具,不支持AMD平台 |
Thermalright IFX-14附件中并没有配送风扇,但在附件中有四根120mm风扇的扣具。实际上IFX-14可以搭配120或140mm的风扇,并且比较灵活,可以安装单风扇或双风扇,单风扇可以安装在中央也可以安装在侧面,一般推荐安装在中间。
◆ 安装Thermalright IFX-14
Thermalright IFX-14英特尔平台扣具采用了底板+支架+扣具+弹簧螺丝的方式,为了拧紧螺丝,专送附送了一把小扳手,总的来说安装也算简单。
安装好支架 |
固定散热器 |
Thermalright IFX-14也是要先安装好散热器后才能固定风扇,一字形扣具能比较好地限制散热器,上紧螺丝后不会出现散热器能转动的情况。
◆ Thermalright IFX-14点评
IFX-14在LGA775平台上不同风扇转速下的CPU温度(红色线,深灰为U120E成绩) |
IFX-14在LGA1366平台上不同风扇转速下的CPU温度(红色线,深灰为U120E成绩) |
由于体积宠大,IFX-14的流通性并不大,不过它在很多玩家眼中是“新风冷王”的第一人选,性能上早已超越Ultra 120E,但是在我们的多次测试中,它的表现并不出传闻中出色。
对于单风扇而言,风扇前置和中置的效果差不多。在LGA775平台上,IFX-14与Ultra 120E有2-4℃的差距,在LGA1366平台上它的表现有所回升,基本上与Ultra 120E持平,在1500RPM时还有领先一点点。总体散热能力在这两套平台上分别列第8位和第5位,位居中上游。
我们很难解释在LGA775平台上热管更粗、散热面积更大的IFX-14为何反不如Ultra 120E,但多次的测试数据确是如此。搭配双风扇的IFX-14基本上能和Ultra 120E(同样双风扇)的性能持平。
Thermalright IFX-14的参考价为550元,如果算上风扇的价格,它的性价比一般,LGA775和LGA1366平台上的性价比指数分别为40.7和53.0,在18款散热器中列第12位和第8位。
Thermalright IFX-14 | 参考价:550元 | |
散热能力排名: | 8(LGA775) | 5(LGA1366) |
性价比排名: | 12(LGA775) | 8(LGA1366) |
优点: | ·能灵活搭配多风扇,多风扇下性能不错 | |
·做工出色 | ||
缺点: | ·体积庞大,性价比一般 | |
·不支持LGA1156平台和AMD平台 |
◆ Prolimatech Megahalems简介
Prolimatech对于绝大多数人(包括我们)都相当陌生,它是一家由Thermalright前雇员于2008年成立的散热器公司,总部位于台湾,目前经销网络已经布及欧美等国家,首款零售产品Megahalems在日本一度成为销量第一的散热器。
Megahalems是Prolimatech推出的首款散热器,它的名字是由Mega(百万or特大)和Nehalem(Core i7的微架构代号)两个词拼凑而成,厂商暗指这款散热器具有强大的散热性能。
和常见Tower流设计的CPU散热器有所不同,Megahalems采用的是双Tower设计,就像两座高楼东西呼应,Tower之间的间距约5mm。虽然Thermalright的IFX-14很早就采用了双Tower方式,但IFX-14的双塔是前后的串行关系,气流通过A塔后再通过B塔,而Megahalems的双塔是左右的并行关系,气流同时通过左右两塔。
在风扇轴承覆盖区域属于风力盲区,也就是说风扇中央位置的风力很小,对帮助鳍片散热的作用也下降很多,Megahalems的双Tower设计正是基于这一考虑,它让热量尽量集中在风力较强区域的鳍片上,这样热交换效率又得到提高。
同时,Megahalems的6根6mm热管是一字排列,再加上鳍片间距较大(2mm),整个鳍片阵列的风阻相应较小,因此在低风力时(低转速)也会有较好的表现。当然,为了保证性能,Megahalems不得不在体积上继续扩张以获得较多的散热面积。它的散热面积约7300cm2,与Ultra 120E的7400cm2接近,在重量上也与Ultra 120E相当,但体积要稍大些。
底座上有两个契合孔,防止散热器转动 |
铜质底座并非绝对平整 |
它的底座为铜质材料,以焊接方式与热管相连,但底部并非绝对平整,而是微微凸出,这和Ultra 120E的底部情况如出一辙。
包含有LGA775和LGA1366平台的扣具,不支持AMD平台 |
Prolimatech并没有为Megahalems提供风扇,但建议用户搭配800~1200RPM的120mm风扇使用。它质朴的包装内除了散热器本体,还有LGA775和LGA1366两套扣具,其它平台的扣具需要单独选购,另外还有简单的说明书,对应120*120*25mm风扇的扣具和一支针筒式硅脂。
◆ 安装Prolimatech Megahalems
Prolimatech Magahalems采用了底板+支架+扣具+弹簧螺丝的方式,安装起来比较简单。
通过双头螺柱先固定好底板 |
可以装上支架了 |
再拧上螺母固定好支架 |
用一字扣具固定散热器 |
Magahalems必须先安装好散热器后才能固定风扇,由于它的一字扣具与散热器底座有两个契合孔,因此在安装后好散热器很稳固,可以用“纹丝不动”来形容。
◆ Prolimatech Megahalems点评
Megahelams在LGA775平台上不同风扇转速下的CPU温度(红色线,深灰为Ultra 120E成绩) |
Megahelams在LGA1366平台上不同风扇转速下的CPU温度(红色线,深灰为Ultra 120E成绩) |
实际上从上面两张成绩图就可以发现Megahelams的性能在LGA775平台上极为出色,在各种转速下均超越Ultra 120E,尤其是在800RPM下,可以领先Ultra 120E 3℃左右,较大的鳍片间距与双塔设计的优势表露无遗,在高转速下也有1℃左右的领先幅度,不过它在LGA1366平台上的表现就没那显眼,它与Ultra 120E几乎不相上下。
在LGA775平台上,Megahelams的散热性能榜眼加身,与第一名的差距也只在1℃之内,更何况第一名还是它的孪生兄弟Mega Shadow。在LGA1366平台上它的整体性能排第4位。
目前不带风扇版本的Megahelams参考售价为499元,即便算上风扇的价格,它的性价比依旧很高,在LGA775和LGA1366平台上的性价比指数分别为67.2和58.2,在18款散热器中列第5位和第7位。
Prolimatech Megahalems是一款性能与性价比都算优秀的产品,荣获本次“编辑选择奖”。
Prolimatech Megahalems | 参考价:499元 | |
散热能力排名: | 2(LGA775) | 4(LGA1366) |
性价比排名: | 5(LGA775) | 7(LGA1366) |
优点: | ·强悍的散热能力 | |
·设计独具特色 | ||
缺点: | ·价格稍高 | |
·没提供LGA1156平台和AMD平台扣具 |
◆ Prolimatech Mega Shadow简介
Mega Shadow散热器 |
Prolimatech的首款散热器Megahalems,已经让很多人对它刮目相看了,Prolimatech再接再厉,又推出了它的美化版本——Mega Shadow。
不过看到上面的图是不是会说这不就是Megahalems么?Mega Shadow并不是一款全新的散热器,它是Megahalems的黑色镀镍版,可能是受限于平面图片的表现力,上面的图片很难展现Mega Shadow的真实面貌。
Mega Shadow(左) vs. Megahalems(右) |
这样的对比图还能看出些端倪,Mega Shadow的表面处理得非常光亮,犹如镜面,和右边的Megahalems比比就可以发现(右边的Megahalems已使用多时)。
Mega Shadow(左) vs. Megahalems(右) |
Mega Shadow散热器 |
除了表面外,在其它方面Mega Shadow与Megahalems完全一样,采用双Tower设计,6根直径6mm的U形热管一字排开,在性能上两者应当是一样的。
Mega Shadow散热器 |
Mega Shadow的底部一样是微凸设计 |
Mega Shadow清素的外包装 |
Mega Shadow外包装非常清素,白底再加上简单的图案文字可以感受到这款散热器的精致程度。
附件 |
Mega Shadow除了支持LGA 775/LGA 1366处理器外,也开始支持LGA 1156处理器,AMD平台扣具需要另行选购,其实Megahalems换上这套扣具也可以支持LGA 1156了。同样的,Mega Shadow也没有附送风扇。
◆ 安装Prolimatech Mega Shadow
Meaga Shadow的安装与Magahalems基本上是一样的,采用了底板+支架+扣具+弹簧螺丝的方式,不同的是它需要先在底板上固定螺柱,总的来说安装比较容易。
通过双头螺柱先固定好底板 |
可以装上支架了 |
再拧上螺母固定好支架 |
用一字扣具固定散热器 |
Mega Shadow要先安装好散热器后才能固定风扇,由于它的一字扣具与散热器底座有两个契合孔,因此在安装后好散热器很稳固,可以用“纹丝不动”来形容。
◆ Prolimatech Mega Shadow点评
Mega Shadow在LGA775平台上不同风扇转速下的CPU温度(红色线,深灰为Ultra 120E成绩) |
Mega Shadow在LGA1366平台上不同风扇转速下的CPU温度(红色线,深灰为Ultra 120E成绩) |
从理论上来讲,Mega Shadow在性能上与Megahelams应该并无二致,它们的差别仅在于表面处理手段上,不过从测试的结果显示,Mega Shadow比Megahelams要稍胜半筹。
在LGA775平台上,两者的性能极为接近,最多的时候也不过相差0.5℃。LGA1366平台上,Mega Shadow的优势更大点,但最多也就1.2℃。在两套平台上Mega Shadow的性能均蟾宫折桂。
Mega Shadow的参考售价为599元,比Megahelams要贵上100元,主要是外观上更能取悦用户,虽然实际测得的结果Mega Shadow要好上那么一点点,那性价比上明显不如Megahelams了。算上风扇的价格,在LGA775和LGA1366平台上的性价比指数分别为57.1和52.9,在18款散热器中列第7位和第9位。
无论如何,Mega Shadow在散热能力上占据明显优势,王者之气显露无遗,摘得本次“双料风冷之王”桂冠。
Prolimatech Mega Shadow | 参考价:599元 | |
散热能力排名: | 1(LGA775) | 1(LGA1366) |
性价比排名: | 7(LGA775) | 9(LGA1366) |
优点: | ·无与伦比的散热能力 | |
·设计独具特色,外观时尚 | ||
缺点: | ·价格较高 | |
·没提供AMD平台扣具 |
◆ Tuniq Tower 120 Extreme简介
在沉寂了近四年之后,一代经典的Tuniq Tower 120终于有了传人,Sunbeam公司旗下品牌Tuniq的新旗舰Tower 120 Extreme散热器已正式上市。
作为Tower 120的后续版本,同为塔式设计,尺寸略微增大了一点,为131*112.3*150.7mm,重量也达到了940g(实测,其中风扇重120g),和Tower 120相当。
Tower 120 Extreme散热器鳍片边缘与前作一样采用了锯齿状设计,但并不像前作那么整齐划一,每片鳍片边缘锯齿错落有致,看起来锋利无比。实际上它是由五种不同形状的鳍片排列而成的,因此制作成本上也会有所上升。这种类似的错位鳍片排列方式,在不少散热器设计中有采用,从整体上来讲可能有利于降低风阻。
有效鳍片大约有42片,鳍片间距2mm,通透性较好,有利于内置风扇的发挥,下折式的扣fin方式可以让每片间距保持一致,并能很好的约束气流。整个散热鳍片面积约8800cm2。
Tower 120 Extreme保留了Tower 120内置风扇的设计,而且安装方式也很相似。风扇是通过四个螺丝固定在散热器顶部的,很方便取出来进行维护或更换。
透明的120*120*25mm规格的风扇,在工作时能发出淡淡的蓝光。官方称它采用了MFDB(Magnetic Fluid Dynamic Bearing,流体磁悬轴承),具有极低的噪音,转速在1000-2000RPM间。
Tower 120 Extreme热管数量由Tower 120的3根增加到了5根,其中3根为8mm,2根为6mm,两种直径的热管交替组合,而且它采用日渐流行的热管直触式底部设计,Tuniq称之为CCT(Core-Contact Technology),不难发现,它的底部与超频三南海5如出一辙。
同南海5一样,底座也是使用了铝料而非铜料,并且有一体成形的鳍片,能够在第一时间将热量从底部散发出去,扣具已经直接安装在底座上。
支持GA1366/775、AM2/AM2+/AM3/939/940等接口的CPU |
Tower 120 Extreme将分为两个版本,黑色镀镍版本(BK)和银色版(SV),并配备了多用底板,可适用于LGA1366/775、AM2/AM2+/AM3/939/940等接口的CPU,我们拿到的这款产品附件中的底板暂时不支持LGA1156接口处理器,据悉后期产品将会支持LGA1156平台。
◆ 安装Tuniq Tower 120 Extreme
Tower 120 Extreme的扣具已安装在散热器底座上,因此只要将长螺丝固定在底板上,穿过主板与扣具相连就行了,理论是上很简单的,不过实际安装有点麻烦。
将长螺丝固定在底板上,注意不同平台要选择不同的孔位 |
将弹簧螺母拧紧 |
之所以说有点麻烦,是因为要拧紧弹簧螺母比较困难,关键在于散热器下面的空间有限,手指伸进去不能灵活转动,特别是靠近IO接口那一边的两个螺母要拧紧的话必须很有耐心。
◆ Tuniq Tower 120 Extreme点评
Tower 120E在LGA775平台上不同风扇转速下的CPU温度(红色线,深灰为Ultra 120E成绩) |
Tower 120E在LGA1366平台上不同风扇转速下的CPU温度(红色线,深灰为Ultra 120E成绩) |
热管直触式底部设计的Tower 120 Extreme在性能上的表现令人失望,原来寄望它至少能超过Tower 120的。实际上五热管、8800cm2散热面积的硬件规格并不低。
它和第一名的差距相当明显,在两套平台上均有6℃左右的差距,远离第一集团军的位置。即使是和Ultra 120E相比,也有2-4℃的差距,当初的Tower 120也就这水准,因此从性能上讲Tower 120 Extreme并没有什么进步。绝对散热能力上在LGA775和LGA1366平台上均居第7。
所幸的是Tower 120 Extreme参考售价为350元,属于比较亲民的,在LGA775和LGA1366平台上的性价比指数分别为71.5和69.2,均位列18款散热器中的第3位,性价比上还算不错。
不过,Tower 120 Extreme仍然是五款热管直触设计产品中表现最好的。
Tuniq Tower 120 Extreme | 参考价:350元 | |
散热能力排名: | 7(LGA775) | 7(LGA1366) |
性价比排名: | 3(LGA775) | 3(LGA1366) |
优点: | ·性价比较出色 | |
缺点: | ·体积庞大,安装困难 | |
·不支持LGA1156平台 |
◆ Tuniq Propeller 120简介
Propeller是推进器的意思,可能Tuniq对Propeller 120这款散热器也有这个寓意。Propeller 120并没有采用流行的Tower结构,还是传统的下吹式,是这次横评中硕果仅存的两款下吹散热器之一。
比较特别的是,鳍片阵列分为两组,4根8mm直径的热管将这两个阵列支撑起来,这样做可能是为了节省体积,两个阵列稍微错位摆放,可以避免热管部分过于外突。
Propeller 120一共有102片鳍片,间距约1.8mm,总散热面积约4500cm2,对于中高端散热器而言,这样的散热面积比较可怜,排在本次横评散热器中的末位,还不足第一名的一半。然而更令人不解的是,它的鳍片形状呈梯形,但较长的一边位于散热器中央,对于下吹式风扇来说,中部是风力盲区,大部分的鳍片面积集中在中央,对风扇气流的利用不好,而在风力强劲的周边,鳍片上储蓄的热量过少,这样形成了热量集中在风力较小的中央地带。
这个底座设计很多人都眼熟,Propeller 120也采用了日渐流行的热管直触式底部设计,Tuniq称之为CCT(Core-Contact Technology),不难发现,它的底部与超频三南海5如出一辙。
透明的120*25*25mm规格的风扇,在工作时能发出淡淡的蓝光。官方称它采用了MFDB(Magnetic Fluid Dynamic Bearing,流体磁悬轴承),具有极低的噪音,转速在1000-2000RPM间。风扇是通过减震胶钉固定在散热器上的。
支持LGA1366/775、AM2/AM2+/AM3/939/940等接口的CPU |
Propeller 120配备了多用底板,可适用于LGA1366/775、AM2/AM2+/AM3/939/940等接口的CPU,我们拿到的这款产品附件中的底板暂时不支持LGA1156接口处理器。
◆ 安装Tuniq Propeller 120
Propeller 120的安装方式与Tower 120 Extreme一样,扣具已安装在散热器底座上,因此只要将长螺丝固定在底板上,穿过主板与扣具相连就行了,理论是上很简单的,不过实际安装很是让人恼火。
将长螺丝固定在底板上,注意不同平台要选择不同的孔位 |
将弹簧螺母拧紧 |
上图红圈标示的地方,空间非常狭小,要把这个螺母拧紧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要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行,是对你忍耐力的极大挑战!!
另外,固定风扇的减震胶钉耐用性也不好,装拆过程中容易烂掉。
◆ Tuniq Propeller 120点评
Propeller 120在LGA775平台上不同风扇转速下的CPU温度(红色线,深灰为Ultra 120E成绩) |
Propeller 120在LGA1366平台上不同风扇转速下的CPU温度(红色线,深灰为Ultra 120E成绩) |
最小的散热面积和不合理的鳍片结构,使得我们对Propeller 120的性能并不报什么期望,但看到最终结果,还是有些小小意外。
在LGA775平台上800RPM转速时,Propeller 120作用下的处理器温度高达83℃以上,落后第一名21℃,在1500RPM时,落后第一名15℃,基本上不是一个档次水平的。在LGA1366平台上的表现要稍好点,但与第一名仍有11℃以上的距离。全部的18款散热器中,Propeller 120的绝对散热能力在两套平台上均排在倒数第二位。
Propeller 120参考售价为330元,在LGA775和LGA1366平台上的性价比指数分别为20.8和36.5,位列18款散热器中的第17位和第14位,性价比相对较差。
Tuniq Propeller 120 | 参考价:350元 | |
散热能力排名: | 17(LGA775) | 17(LGA1366) |
性价比排名: | 17(LGA775) | 14(LGA1366) |
优点: | ·下吹式有利于平台散热 | |
·重量相对较轻 | ||
缺点: | ·散热能力较差,下吹式不利风道组建 | |
·不支持LGA1156平台 ,安装困难,减震胶钉易断裂 |
◆ 超频三南海5简介
<< tbody="">
超频3南海5散热器 |
超频三南海5散热器是不久前才上市的新品,第一感觉就是南海5比以前的版本在做工上要强了很多,全黑镀镍的表面处理除了防止氧化外也让散热器显得尊贵。
南海3(左)和南海5(右) |
和南海3相比,南海5要稍显得小巧一点,高度差不多,厚度上要薄差不多8mm,具体尺寸为131*70*153mm,重量为730克,南海3的重量为650克,以上数据均是不含风扇的。南海5之所以更重,主要是因为它多了一根热管,鳍片也稍厚一些。
在鳍片形状设计上也大有改变,侧面从原来的内凹变成现在的外凸,并且鳍片采用下折的扣fin设计,在保持鳍片排列整齐的同时,能很好的约束气流。 鳍片数量一共有46片,间距约1.8mm,对风扇转速适应性比较强,鳍片总散热面积约7000cm2,居中游水平。
五根8mm热管设计 |
五根热管呈三角排列 |
南海5的热管增加到了5根,直径还是保持在8mm,显然更多的热管在热传递的效率上更高。它的排列方式也变成“122”三角方式,这与大多数散热器的热管一字排列有所不同,理论上可以把热量更均衡地传到鳍片上,不过同时也增加了风阻 ,还有个问题就是中部为风力盲区,聚集过多的热量并非好事。
在南海5上抛弃了以前版本那种顶部鳍片只起装饰作用(没有与热管接触)的设计,采用了更实在的露出热管尾端的方式。鳍片上有无数布纹网点,这种设计在红海上就已见过,可以增加散热面积。
HeatPipe Direct Touch设计的底部 |
HDT(热管直触)作为超频3的专利技术继续在南海5上得以采用,热管与发热端直接接触,能减少两层热阻,可以提高传热效率,不过HDT热管在耐用性上还需要时间检验。
南海5的安装方式也有所改变,不再使用塑料支架+扣式扣具的方式,改用更牢固耐用的金属背板+长螺丝的方式。
底部增加了鳍片 |
在南海5的底部,不像南海3那样用的是铜块,而是使用了铝质材料,而且有一体成形的鳍片,能够在第一时间将热量从底部散发出去。
可以安装双风扇 |
附送的双滚珠12cm风扇 |
南海5同样可以安装双风扇,虽然它只附送了一个风扇,风扇是通过胶钉固定的。附送的风扇为双滚珠轴承,标称转速在1200-2500RPM间,支持4pin PWM接口。
支持最新的LGA1156处理器 |
南海5适合LGA775/1366/1156接口以及Socket 754/939、AM2/AM2+接口的CPU使用,并且在附件中有相关扣具。特别注意的是,它已支持最新的LGA1156处理器。
超频3南海5散热器外包装 |
◆ 安装超频三南海5
南海5的安装方式与前面介绍过的Tower 120 Extreme一样,只是南海5的体积稍小,安装起来要顺手些。安装中只要将长螺丝固定在底板上,穿过主板与扣具相连就行了。
将长螺丝固定在底板上,注意不同平台要选择不同的孔位 |
将弹簧螺母拧紧 |
南海5的安装还算便利,只是弹簧螺母容易被扣具孔的边缘卡住。另外,固定风扇的减震胶钉的装拆不是太方便,这个也是很多玩家诟病的地方。
◆ 超频三南海5点评
南海5在LGA775平台上不同风扇转速下的CPU温度(红色线,深灰为Ultra 120E成绩) |
南海5在LGA1366平台上不同风扇转速下的CPU温度(红色线,深灰为Ultra 120E成绩) |
在此之前,我们对南海5作过单独测试,得到的结果颇引争议,超频三工作人员还亲临本站验证测试结果,最后得到的结论是散热器个体问题,因此本次测试的南海5是超频三另行提供的全新一款。
新款的南海5确实比前任要好一些,但还是和Ultra 120E有明显差距,差距最小的时候是LGA775平台800RPM转速下,不过也有5℃的距离,在高转速下差距略微增大,最多时达到7℃。从总体位置来看,南海5的性能位于18款散热器的中下游,在LGA775平台上排第13位,在LGA1366平台上排第11位。
超频三南海5参考售价为399元,在LGA775和LGA1366平台上的性价比指数分别为47.5和50.4,位列18款散热器中的第9位和第11位,性价比一般。
南海5的表现不如我们预期,最终只能以平庸收场,究其原因可能在于底部热管直触式设计的局限性。
超频三南海5 | 参考价:399元 | |
散热能力排名: | 13(LGA775) | 11(LGA1366) |
性价比排名: | 9(LGA775) | 11(LGA1366) |
优点: | ·全平台支持 | |
缺点: | ·散热能力一般 | |
·风扇噪音较大,不支持手动调速,减震胶钉装拆较麻烦 |
◆ Xigmatek Thor's Hammer简介
Thor's Hammer黑色镀镍外形,七热管双层设计 |
Xigmatek(台湾富钧科技)在液冷方面非常知名,目前它的风冷产品也渐入佳境,其新近推出的Thor's Hammer S126384散热器是冲击风冷之王的扛鼎之作。
Thor's Hammer S126384在设计上确实是别具一格,它采用两种不同形状的鳍片交错层叠,形成很强烈的视觉冲击,很有些眼花缭乱的感觉,这和那些传统的四四方方的散热器颇有不同。
整个散热器作了黑色镀镍表面处理,总体上来说是比较酷的,与它的名字很般配。
Xigmatek的Thor's Hammer S126384散热器 |
Thor's Hammer S126384我们一般形象地把它称为“雷神之锤”,产品包装以黑白为基调,冷酷十足。包装上的“Double Layer Heat-Pipe Direct Touch”(双层热管直触)说明直接昭示了这款散热器的特色设计,S126384这个具体型号可解读为塔式结构+12cm风扇+3根6mm热管+4根8mm热管。
“复式”结构的底座 |
当然它最有特色的是双层热管,这也是我们首次看到这样的设计,外层为四根8mm直径热管,里层为三根6mm直径热管,两层热管间通过焊接结合在一起,理论上能更高效地将热量转移到散热鳍片上。 不过同样的问题是,散热器鳍片中间的风力最弱的地方,把热量导到鳍片中间是否合理?
Heat-Pipe Direct Touch设计的底部 |
Heat-Pipe Direct Touch(热管直触)这种设计在很多产品上都可以看到,热管与发热端直接接触,能减少两层热阻,可以提高传热效率,不过在一些用户使用类似设计产品的反馈来看,耐用性上还有所欠缺,主要表现在太薄的热管容易变形。
热管与鳍间使用穿fin结合 |
鳍片中间作了挖洞处理 |
另外一个比较有趣的是,在鳍片中间作了挖洞处理,在Thermalright Ultra 120E Rev.C上也有相似设计,具体作用还不太明了,有可能是利用散热器中心的负压来吸入顶部空气加强散热效果。
它的顶部使用了两个小鳍片作装饰作用,实际上顶部至少有三片鳍片是没有和热管接触的,算得上是个不小的浪费。 有效鳍片一共有51片,鳍片间距为2mm,但整个散热器的厚度相当大,因此低速风扇下的表现也不会很好,鳍片总散热面积约7800cm2,属中上水平。
附件 |
Xigmatek的这款散热器体积为120*90*160mm,相当之庞大,不含风扇的重量实测为770g,没有附送风扇,用户可以选购一个或两个120mm的风扇搭配使用,附件中有8颗胶钉用来固定风扇。
最新推出的LGA1156扣具 |
Thor's Hammer适合LGA775/1366接口以及Socket 754/939、AM2/AM2+接口的CPU使用,并且在附件中有相关扣具。Xigmatek也附送了最新的LGA1156扣具。
◆ 安装Xigmatek Thor's Hammer
Thor's Hammer的安装方式比较简单,采用了底板+扣具+长螺丝的方式,只是螺丝不方便用手拧紧,需要借助附送的小扳手。
将扣具固定在散热器底座上 |
用长螺丝将散热器与底板固定起来 |
小扳手派上用场,可以看到小扳手太小,使不上力 |
由于Thor's Hammer的跨高只有38mm,上螺丝时散热器下部的空间很是狭小,再加上螺丝设计的也是不能用手拧的,而且螺丝刀也无从下手,只能用附送的小扳手来一点一点拧紧,可恼的是,那小扳手确实太小了,使用起来极不方便。
Thor's Hammer虽然也使用了减震胶钉来固定风扇,不过设计上较超频三和Tuniq人性化多了,装拆都比较容易。
◆ Xigmatek Thor's Hammer点评
Thor's Hammer在LGA775平台上不同风扇转速下的CPU温度(红色线,深灰为Ultra 120E成绩) |
Thor's Hammer在LGA1366平台上不同风扇转速下的CPU温度(红色线,深灰为Ultra 120E成绩) |
七根热管和7800cm2散热面积的Thor's Hammer,本以为它会有不错的成绩,实际却表现平平。
在LGA775平台上,Thor's Hammer和Ultra 120E有3-5℃的差距,LGA1366平台上差距在4-6℃间。虽然它的鳍片间距达到2mm,但在低转速风扇下也没什么佳绩,主要是因为散热器过厚,气流难以吹透。从总体位置来看,Thor's Hammer的性能位于18款散热器的中游,在LGA775平台上排第10位,在LGA1366平台上排第9位。
Thor's Hammer参考售价为450元,在LGA775和LGA1366平台上的性价比指数分别为46.5和42.9,位列18款散热器中的第10位和第12位,性价比一般。
Xigmatek Thor's Hammer | 参考价:450元 | |
散热能力排名: | 10(LGA775) | 9(LGA1366) |
性价比排名: | 10(LGA775) | 12(LGA1366) |
优点: | ·外形比较吸引人 | |
缺点: | ·价格较高,性能一般 | |
·安装困难 |
◆ Noctua NH-U12P SE2简介
Noctua(猫头鹰)NH-U12P是一款口牌不错的散热器,在以前的一些媒体测试中甚至能超越Ultra 120E,新推出的SE2版更是支持LGA1156处理器。
Noctua散热器的做工也是备受赞赏,细节处理上比较到位,从附件、扣具、热管尾端和散热器表面处理可见一斑。从硬件规格上来看,U12P并不出众,4根6mm的热管在中高端散热器中难有优势,而5500cm2的散热面积也处于中下水准,正常来看它在性能上并不会太突出。
U12P的鳍片间距达到2.6mm,是参测所有散热器中最大的,意味着低转速风扇下它的性能会比较好,但热管数量与鳍片面积的不足可能会制约它的表现。
热管与鳍片间采用焊接方式结合 |
抛光处理的铜质底座 |
附着两颗NF-P12高性能风扇 |
最让人垂涎的是U12P附送的两颗NF-P12风扇,单个市场价在100元以上,采用SSO轴承,具有极致的低噪音高性能,最高转速在1300RPM,不过U12P还附送了两个调速线,可以分别调至900RPM和1100RPM。
全平台支持 |
◆ 安装Noctua NH-U12P SE2
Noctua NH-U12P SE2的扣具设计也别有特色,安装起来很是“流畅”,比较舒心,因此在玩家中一直很是受推崇,它采用了底板+支架+扣具的设计。
将扣具固定在散热器底座上 |
装好底板 |
装上支架 |
可以固定好散热器了 |
U12P的安装方式之所以被人称道,在于每一个步骤都很容易,不存在不好下手的情况,U12P的扣具应该是最好的扣具设计之一。
◆ Noctua NH-U12P SE2点评
NH-U12P SE2在LGA775平台上不同风扇转速下的CPU温度(红色线,深灰为Ultra 120E成绩) |
NH-U12P SE2在LGA1366平台上不同风扇转速下的CPU温度(红色线,深灰为Ultra 120E成绩) |
虽然之前一些媒体测试U12P性能超越Ultra 120E,但我们测试的结果显示U12P的散热能力平平,这主要受限于它的硬件规格。
在LGA775平台上,U12P比起Ultra 120E有5-7℃的差距,LGA1366平台上差距在4-6℃间。它的鳍片间距达到2.6mm,因此在低转速风扇下的表现相对较好,此时的差距也最小。从总体位置来看,NH-U12P SE2的性能位于18款散热器的中下游,在LGA775平台上排第12位,在LGA1366平台上排第10位。
NH-U12P SE2参考售价为490元,在LGA775和LGA1366平台上的性价比指数分别为40.1和42.2,均位列18款散热器中的第13位,从排名看它的性价比并不好,不过附送的两颗P12风扇价值不菲,如果排除这两颗风扇的价格,它的性价比将飙升到前列。
Noctua NH-U12P SE2 | 参考价:490元 | |
散热能力排名: | 12(LGA775) | 10(LGA1366) |
性价比排名: | 13(LGA775) | 13(LGA1366) |
优点: | ·全平台支持,两款静音风扇价值较高 | |
·做工精致,扣具安装容易 | ||
缺点: | ·价格较高 | |
·散热能力一般 |
◆ Zalman CNPS10X Extreme简介
Zalman(思民)CNPS10X Extreme尺寸为135*100*160mm,重量为960g(含风扇),具备5根6mm热管,整体经过镀镍处理后外观为乌金色调,并配备一个120mm支持 PWM智能温控的蓝色LED风扇,转速可随用户通过散热器的调速器在1000~2150RPM之间调节。
CNPS10X Extreme由56片铝制散热鳍片组成,散热鳍片的间距约为1.6mm,相对紧密,加上散热器比较厚,约65mm,因此对风扇的风压比较敏感,低转速下的性能可能会下降较多。整个散热面积约9200cm2, 在所测的散热器中排名第二,仅次于Thermalright IFX-14。热管与鳍片间通过穿fin方式连接。
散热器的顶部被塑料外壳包覆,在塑料外壳中间可看到一个有旋钮的物体,这个物体实际上是一个分段式调速器,旋钮下面是两盏LED灯,不同的颜色显示目前不同的转速工作状态,LED灯下面则是模式转换按钮,这是一个非常有创意的设计。
调速器功能如上图所示,模式转换按钮可切换不同的转速上限,再通过手动调速进行微调。
不同颜色下风扇转速与噪音都有不同的表现,将4Pin接口的风扇接在主板的4Pin接口上并开启主板温控功能后,蓝色时候转速上限为1500RPM,紫色为1950RPM,红色为2150RPM,而其下限均为1000RPM;当转换到绿色时,此时主板的温控功能便会自动失效,风扇转速完全由用户通过手动调速旋钮来控制,转速 在1000-2150RPM间可调。
整个调速器是可以抽取出来的,通过附件中的延长线和双面贴纸可将调速器安置在机箱外任意一个地方固定方便用户调节风扇转速。
在散热体边框上通过卡扣方式固定方形塑料框,再使用螺丝将风扇固定在塑料框上,风扇的4Pin接口再连接上面的供电接口,对于想更换风扇的用户可能会造成一些不便。 附送的风扇采用双滚珠轴承,额定工作电压为12V,电流为0.4A,4Pin的风扇接口支持智能温控,风扇在工作时候会发出幽蓝颜色,在最高2150RPM时噪音比较大。
思民近乎完美的精美做工在CNPS10X Extreme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与CPU接触的底部铜块表面光滑如镜,这与Ultra 120E采用微凸设计的底部大相径庭。
CNPS10X Extreme可适用于主流的AMD Socket 754/939/940、AM2/AM2+/AM3以及Intel LGA775/1366/1156接口的CPU。
除了CNPS10X Extreme外,Zalman还推出了一款CNPS10X Quiet版,主打静音牌。
◆ 安装Zalman CNPS10X Extreme
CNPS10X Extreme的安装比较容易,它采用了底板+支架+扣具的方式,比较新鲜的是,扣具并不需要安装在散热器底座上,而是直接通过压力来实现固定。
先装上支架 |
再装上底板,拧上螺丝,把支架固定好 |
把扣具套进散热器底座,再固定在支架上就OK |
整个安装上很方便,唯一不好的是更换风扇比较麻烦,普通风扇很难使用散热器顶部的那个电源接口。
◆ Zalman CNPS10X Extreme点评
CNPS10X E在LGA775平台上不同风扇转速下的CPU温度(红色线,深灰为Ultra 120E成绩) |
CNPS10X E在LGA1366平台上不同风扇转速下的CPU温度(红色线,深灰为Ultra 120E成绩) |
其实早在今年7月,我们就对CNPS10X Extreme进行了测试,当时的结果显示在低转速下不如Ultra 120E,但在1600RPM时可以与之相抗衡。
本次测试的CNPS10X Exterme是另外一颗,由Zalman公司直接从韩国寄运过来的。之所以陈述这个细节,是因为它在本次测试中的表现令人大跌眼镜,性能较上次测试的结果有极大差距。
在LGA775平台上,CNPS10X Exterme比起Ultra 120E有4℃的差距,LGA1366平台上差距扩大到6-7℃,原来在高转速下赶超Ultra 120E的情况不复再来。就这个问题我们多次测试验证均是如此,与Zalman方面沟通,称可能是个体问题,愿意再提供一个样品供测试。不过从韩国寄来颇费周折,我们暂时以测试数据来断定CNPS10X Exterme的性能,等以后收到新样品再作补充。
从总体位置来看,CNPS10X Exterme的性能位于18款散热器的中下游,在LGA775平台上排第9位,在LGA1366平台上排第14位。
CNPS10X Exterme参考售价为629元,是所有散热器中最贵的,不过有些散热器是不带风扇的,所以实际花费上并不一定比CNPS10X Exterme少。它在LGA775和LGA1366平台上的性价比指数分别为37.0和28.8,分别位列18款散热器中的第14位和第15位,以现在测试的数据来说性价比不怎么好。
Zalman CNPS10X Extreme | 参考价:629元 | |
散热能力排名: | 9(LGA775) | 14(LGA1366) |
性价比排名: | 14(LGA775) | 15(LGA1366) |
优点: | ·全平台支持 | |
·做工精美,风扇调速非常人性化 | ||
缺点: | ·价格较高,散热能力一般 | |
·不容易更换风扇 |
◆ CoolerMaster V8简介
CoolerMaster V8散热器在造型上相当有特色,或许正如其名一样,酷似V8发动机。V8散热器顶部装有倒模加工出的立体顶盖,中间突出,两侧的位置设计有平行沟壑,与V8发动机的工程塑料顶盖异曲同工。
V8散热器的结构也比通常的塔式散热器复杂,一共有8根6mm热管4组鳍片矩阵组成,鳍片与热管间通过焊接工艺结合。
主体塔式散热鳍片由4根U型热管穿插支撑,中间夹着一个12cm的风扇。主体散热鳍片的两侧,又由4根热管穿插支持的两个辅助散热鳍片,辅助散热鳍片的走向刚好跟主鳍片的垂直交叉,这样的设计可能是能提高热交换的效率。主鳍片和辅助鳍片都采用镀镍的铝合金材质,因此成就了散热器整体的重量适中(850g,含风扇)。
鳍片间距约1.9mm,加上鳍片深度都比较小,通透性应属不错。四组鳍片矩阵一共有192片鳍片,总散热面积约8800cm2,属于上游水平,在参测18款散热器中排第4。
V8散热器的风扇安装在主体中部,规格为120*120*25mm,采用CoolerMaster独家的合金轴承,风扇转速可以通过调速器控制在800-1800RPM之间(实测最高可达2000RPM)。
V8支持英特尔LGA775和LGA1366平台,对最新的LGA1156平台暂没提供扣具,另外支持AMD主流平台。附件中还有一个安装调速的档板以及安装用的L形工具和内六角套筒。
◆ 安装CoolerMaster V8
V8的安装方式倒是简洁,扣具+底板的方式,实际操作需要把主板和散热器倒过来才能固定。
将扣具安装在散热器底座上,并放置好垫片 |
各就各位,将散热器扣在主板上 |
翻转过来,装上底板,并拧上螺母, |
V8与其它CoolerMaster散热器的安装方式基本相同,都需要在主板背面拧上六角螺母,并需要借助扳手或附送的内六角套筒才可安装紧固,这也是我们一直觉得很讨厌的地方。
◆ CoolerMaster V8点评
V8在LGA775平台上不同风扇转速下的CPU温度(红色线,深灰为Ultra 120E成绩) |
V8在LGA1366平台上不同风扇转速下的CPU温度(红色线,深灰为Ultra 120E成绩) |
V8的造型非常令人喜爱,但测试得到的性能却令人失望。它拥有8根热管、焊接工艺及8800cm2这样比较大的散热面积,硬件条件是比较出色的。
在LGA775平台上,V8散热器比起Ultra 120E有9℃的差距,LGA1366平台上差距扩大到10℃,性能上的差距非常明显。理论上是不应该有这么大距离的,我们也难以解释其中缘由。从总体位置来看,V8的性能位于18款散热器的下游,在LGA775平台和LGA1366平台上均排第16位。
V8散热器参考售价为599元,它在LGA775和LGA1366平台上的性价比指数分别为25.6和20.8,分别位列18款散热器中的第16位和第17位,如果排除个体原因,单纯从性价上来说是比较差的。
CoolerMaster V8 | 参考价:599元 | |
散热能力排名: | 16(LGA775) | 16(LGA1366) |
性价比排名: | 16(LGA775) | 17(LGA1366) |
优点: | ·做工精致,外形时尚,非常惹人喜爱 | |
缺点:: | ·价格较高,散热能力不理想 | |
·不支持LGA1156平台,安装方式不好 |
◆ CoolerMaster Hyper Z600简介
CoolerMaster Hyper Z600绝对是个大块头,X形对称设计使得它的长宽都达到127mm,不带风扇时重量达到980g,确实是很彪悍。Z600独特的X形设计有利于在无风扇时的气流流动,在某些场合可以实现fanless零噪音,当然也可以组合单风扇或双风扇,不过Z600本身是不附带风扇的。
Hyper Z600拥有6根6mm热管,47片铝质鳍片,热管与鳍片间通过穿fin结合,CoolerMaster的穿fin工艺还是很过硬的,非常紧密。鳍片间距约1.9mm,在这么深的鳍片矩阵里,稍微宽松的间距有利于中低转速风扇的发挥。47片鳍片一共组成约9100cm2的散热面积,排18款散热器的第3位。
镜面抛光的铜底 |
散热器扣具与风扇扣具 |
Hyper Z600支持英特LGA775和LGA1366平台,暂不支持LGA1156,另外还支持AMD主流平台。虽然Z600没有附送风扇,但提供了两组风扇扣具,方便用户安装单或双风扇,并附送了小小的内六角套筒。
◆ 安装CoolerMaster Hyper Z600
Z600与同门V8散热器的安装方式是一样的,采用扣具+底板的方式,实际操作需要把主板和散热器倒过来才能固定。
将扣具安装在散热器底座上,并放置好垫片 |
散热器扣在主板上后翻转过来,装上底板,并拧上螺母 |
和V8一样,都需要在主板背面拧上六角螺母,并需要借助扳手或附送的内六角套筒才可安装紧固,这也是我们一直觉得很讨厌的地方。
风扇的扣具也别出心裁,需要安装四片组件,上下为风罩性质的,防止漏风,左右为固定扣具。
◆ CoolerMaster Hyper Z600点评
Z600在LGA775平台上不同风扇转速下的CPU温度(红色线,深灰为Ultra 120E成绩) |
Z600在LGA1366平台上不同风扇转速下的CPU温度(红色线,深灰为Ultra 120E成绩) |
Hyper Z600虽然拥有6根热管和9100cm2这样比较大的散热面积,但实测结果并不好。
在LGA775平台上,Z600比起Ultra 120E有8-9℃的差距,LGA1366平台上差距扩大到9-10℃,性能上的差距非常明显。我们也很难解释为什么CoolerMaster的这两款散热器性能表现如此不济。从总体位置来看,Z600与V8是一对难兄难弟,性能位于18款散热器的下游,在LGA775平台上与V8并列第15位,在LGA1366平台上也是第15位,而紧随其后的是V8。
Hyper Z600散热器参考售价为499元,它在LGA775和LGA1366平台上的性价比指数分别为28.1和26,分别位列18款散热器中的第15位和第16位,如果排除个体原因,单纯从性价上来说是比较差的。
CoolerMaster Hyper Z600 | 参考价:499元 | |
散热能力排名: | 15(LGA775) | 15(LGA1366) |
性价比排名: | 15(LGA775) | 16(LGA1366) |
优点: | ·外形惹眼,X形设计有利fanless | |
缺点: | ·价格较高,散热能力不理想 | |
·不支持LGA1156平台,体积庞大,安装方式不好 |
◆ Thermaltake ISGC-300简介
ISGC(Inspiration Of Silent Gaming Cooling)是Thermaltake为追求极致静音的玩家推出的全新散热器系列,ISGC-300是此系列中的一款,另外还有ISGC-200和ISGC-400供用户选择。
ISGC-300在中高端散热器中算得上是相当轻巧的,连同风扇一共重765g,体积大小为126*71*160mm,只有4根6mm的热管及37片鳍片,总散热面积也只有5500cm2,位于参测散热器的倒数第4位,实际上它的价格也是这些散热器中最低的。
鳍片与热管通过穿fin方式结合,鳍片间距约2.5mm,比较宽松,有利于低转速风扇下的表现,实际上这也是主打静音的初衷。
Thermaltake散热器的做工一向都不错,像热管尾端的加帽处理就很人性化。
纯铜的底座保证热量尽快从热源转移到热管中去。
ISGC-300散热器附送的12cm风扇采用了Thermaltake专利技术的HDB液压动态轴承,樱花型的扇叶造型据说可以增加15%的风流,相比一般风扇噪音可以降低3%,另外看上去也很漂亮。风扇的转速为800-1300RPM,以静音为主诉求,这款风扇也支持手动调整转速。
ISGC-300只提供一套扣具 |
ISGC-300包装中只提供一套扣具,针对不同平台用户可选择需要的套装,也就是说针对LGA775、LGA1366和AMD平台的ISGC-300都是分开独立销售的。
◆ 安装Thermaltake ISGC-300
ISGC-300的安装在方法上可以说是最简单的,简单到连背板都不需要。
将扣具安装在散热器底座上,并粘上垫片 |
将扣具四个螺丝穿过主板的四个孔位,翻转过来拧上螺母 |
虽然说ISGC-300并不太重,但算上扣具近800g的重量也不容小视,长期使用对主板的负荷还是比较大的,另外从主板背面上螺母也不方便,因此建议厂家为ISGC-300增加带背板的安装方式。
◆ Thermaltake ISGC-300点评
ISGC-300在LGA775平台上不同风扇转速下的CPU温度(红色线,深灰为Ultra 120E成绩) |
ISCG-300在LGA1366平台上不同风扇转速下的CPU温度(红色线,深灰为Ultra 120E成绩) |
2.5mm的鳍片间距使得ISGC-300在风扇低转速下有非常优秀的表现,在1500RPM转速的表现也不错,毕竟它的硬件规格并不高,多多少少有些出乎我们意料。
在LGA775平台上,ISGC-300比起Ultra 120E有1-4℃的差距,尤其是在800RPM时只相差1℃,LGA1366平台上差距扩大到4-5℃。从绝对性能来看,ISGC-300的性能位于18款散热器的中上游,在LGA775平台上列第6位,在LGA1366平台上列第8位。
ISGC-300散热器参考售价为298元,是所测散热器中最低的,它在LGA775和LGA1366平台上的性价比指数分别为84.9和70.1,均位列18款散热器中的第2位,具有非常高的性价比。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它只提供了一套扣具。
作为一款性价比出色的产品,Thermaltake ISGC-300荣获本次“编辑选择奖”。
Thermaltake ISGC-300 | 参考价:298元 | |
散热能力排名: | 6(LGA775) | 8(LGA1366) |
性价比排名: | 2(LGA775) | 2(LGA1366) |
优点: | ·价格便宜,具有非常出色的性价比 | |
·体积较小,风扇噪音低 | ||
缺点: | ·安装没有提供背板 | |
·仅提供单套扣具,其它扣具需选购 |
◆ Thermaltake SpinQ VT简介
Thermaltake的散热器总是不乏创意之作,在去年发布SpinQ“菠萝散热器”之后,在今年的Computex上又展示了立式的SpinQ VT散热器,日前SpinQ VT也已正式上市。
SpinQ VT与之前的SpinQ几乎如出一辙,不同的是鳍片排列方向有所不同,SpinQ VT鳍片与底座平行,相当于传统的立式结构,SpinQ鳍片与底座垂直,可以看作是卧式的。SpinQ VT只有三根6mm的热管,呈U形贯穿于鳍片中,实际上和SpinQ的六根热管等效。
整个散热器的直径为120mm,高159mm,重量仅490g,应该说足够轻巧,是所有参测散热器中唯一一款在重量上符合英特尔标准的。
很令人眼花的鳍片组合,一共有50片全铝鳍片,被设计成不规则形状,通过错位排列形成螺旋的构造,这样的设计可能从整体上来讲有利于降低风阻。鳍片与热管通过穿fin结合,在鳍片中部藏着一个80mm的LED涡轮风扇。鳍片的总散热面积约5500cm2,位于18款散热器的倒数第4。
非常可爱的涡轮风扇 |
风扇高度达到85mm,能够从上下方吸入冷空气来为鳍片进行强制散热,其转速可以手动调节,范围在1000rpm到1600rpm之间 (实测最高1500RPM)。风扇上直接附带有变速器,上图中那个小黑色旋钮就是,在工作时,它会发出淡淡的红光。
气流走向示意图,对机箱内的风道组建是个考验 |
银盔白甲的SpinQ VT |
SpinQ VT表面都作了镀镍处理,而且处理得非常光亮,很是漂亮,有点那种银盔白甲的感觉。它的底部也是上铝下铜的方式。
支持包括LGA1156在内的多种平台 |
SpinQ VT具有多平台适应性,支持LGA1156/LGA1166/LGA775等英特尔处理器,支持Socket AM2/AM2+/AM3/939/754等AMD处理器。
◆ 安装Thermaltake SpinQ VT
由于SpinQ VT非常轻巧,Thermaltake直接采用了Push-Pin式的塑料卡扣安装方法。
将带有卡扣的扣具安装在散热器底座上 |
直接按下卡扣来固定散热器 |
塑料卡扣式的安装确实是比较简便,取下时也不用拆主板,不过它的耐用性方面大打折扣。
◆ Thermaltake SpinQ VT点评
SpinQ VT在LGA775平台上的CPU温度(红色线,深灰为True Spirit成绩) |
SpinQ VT在LGA1366平台上的CPU温度(红色线,深灰为True Spirit成绩) |
由于SpinQ VT的风扇是不可替换的,因此我们只测试了它标配风扇时最大转速下(1500RPM)的性能。SpinQ VT其实更像一个艺术品,从一开始我们对它的性能就不抱期望。
无论是在LGA775平台上还是在LGA1366平台上,SpinQ VT都是铁定的副班长,并且与倒数第二名的差距也不小,所以这里也勿需多言。
SpinQ VT散热器参考售价为480元,它在LGA775和LGA1366平台上的性价比指数分别为14.0和15.8,均位列18款散热器中的最后一位,它真正诠释了“花瓶”的含义。
Thermaltake SpinQ VT | 参考价:480元 | |
散热能力排名: | 18(LGA775) | 18(LGA1366) |
性价比排名: | 18(LGA775) | 18(LGA1366) |
优点: | ·外形时尚,讨人喜爱 | |
·全平台支持,重量很轻,对主板的压迫较小 | ||
缺点: | ·价格较高,散热能力不理想 | |
·对风道构建有影响 |
◆ 九州风神黑虎鲸金尊版简介
九州风神黑虎鲸金尊版可以看作是黑虎鲸普通版的纯铜版本,鳍片也换了铜质,因此在重量上又提升了很多,达到1095g,是参测散热器中最重的一款,同时它体积庞大,这样的重量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对主板造成极大的压迫。
黑虎鲸金尊版同样是下吹式结构,目前在高端散热器中比较少见,它的好处在于能实现平台散热,不好的是破坏风道,不利于机箱内的整个散热。它使用了专利的倒悬式风扇,在固定方面也用减震的胶钉,风扇采用Hydro轴承,属于油封轴承的改进版。风扇尺寸为120*120*48mm,转速在100-1800RPM间(实测最高1850RPM),具有较大的风压,而且它使用了4-pin的PWM电源接口,工作时发出淡蓝光。
黑虎鲸金尊版的做工上乘,细节处理都不错,比如风扇电源线用网套包住,热管尾端都装了金属帽等。金尊版鳍片矩阵的构造与Tuniq Porpeller 120类似,都是倒三角形,对于下吹式风扇来说,中部是风力盲区,大部分的鳍片面积集中在中央,对风扇气流的利用不好,而在风力强劲的周边,鳍片上储蓄的热量过少,这样形成了热量集中在风力较小的中央地带。
金尊版的鳍片一共有56片,间距约1.9mm,整个散热面积约5200cm2,属于比较少的,排18款散热器的倒数第三。鳍片与热管是通过穿fin方式结合的。
平整的铜底座 |
支持LGA775/LGA1366和AMD主流平台 |
黑虎鲸金尊版提供了对LGA775、LGA1366和AMD主流平台的支持,而最新的LGA1156处理器也能支持了。
◆ 安装九州风神黑虎鲸金尊版
黑虎鲸金尊版采用了底板+支架+扣具的安装方式,由于它体积较大,在机箱狭小的空间内要拧螺母有些困难。
安装底板和支架,这一步还算容易 |
架上散热器,装上扣具,难的是怎么才能拧紧螺母 |
上面这张图可以看出供两个手指驱使的空间是多么有限,要拧紧螺母很需要耐心的。
◆ 九州风神黑虎鲸金尊版点评
黑虎鲸金尊版在LGA775平台上的CPU温度(红色线,深灰为True Spirit成绩) |
黑虎鲸金尊版在LGA1366平台上的CPU温度(红色线,深灰为True Spirit成绩) |
由于黑虎鲸金尊版的风扇是不可替换的,因此我们只测试了它标配风扇时最大转速下(1850RPM)的性能。在此前的一些媒体测试中,黑虎鲸金尊版也是具有挑战风冷王实力的,但在我们的测试显示,它的表现平平。
在LGA775平台上,它与Cogage True Spirit(1700RPM)相差9℃,在LGA1366平台上,它与Cogage True Spirit(1700RPM)相差6℃,而且它的风扇转速更高(1850RPM),这种差距是很明显的,整体性能位于参测的18款散热器中下游,大概在LGA775平台和LGA1366平台上排第14位和第13位。
黑虎鲸金尊版散热器参考售价为368元,它在LGA775和LGA1366平台上的性价比指数分别为44.2和51.3,位列18款散热器中的第11位和第10位,性价比上也一般。
九州风神黑虎鲸金尊版 | 参考价:368元 | |
散热能力排名: | 14(LGA775) | 13(LGA1366) |
性价比排名: | 11(LGA775) | 10(LGA1366) |
优点: | ·纯铜打造比较能吸引部分玩家注目 | |
缺点: | ·整体性价比一般,重量/体积都比较出位 | |
·安装困难,下吹式不利风道构建 |
◆ 九州风神冰刃至尊版简介
九州风神冰刃至尊版是冰刃普通版的改进型,表面作了镀黑镍处理,并且鳍片厚度和数量上也有些变化,外观上的改变比较明显。
冰刃至尊版的表面作了镀黑镍处理,比普通版更耐看,不过从图上可以看出色彩不是很均匀。
对称式设计,同样允许用户安装双风扇。冰刃的鳍片设计比较讲究,有点类似波浪形,除了能增大散热面积外,对提升气流的利用率也有一定作用。有效鳍片数量为46片,鳍片间距约2mm,鳍片总面积约7700cm2,位居参测散热器的中等水平。至尊版一共有4根8mm的热管,鳍片与热管采用穿fin方式结合。
作为非常有特色的一点,冰刃至尊的底部热管是直接裸露在外的,这与HDT直触式热管技术类似,不过九州风神称之为CTT(Core Touch Technology)零距离接触技术。这样的设计在国内外不少散热器上有见过。
附送的风扇为咖啡色透明风扇,工作时能发出蓝光,其转速为900-1500RPM,带4pin PWM接口,具备智能温控技术。风扇采用Hydro轴承,耐用性和噪音比普能油封轴承要好。另外还附送了安装风扇用的减震胶钉,设计比较有创意。
它提供了英特尔LGA775、LGA1366平台和AMD平台扣具,同时也能支持LGA1156处理器。
◆ 安装九州风神冰刃至尊版
冰刃至尊版的安装方式其实与黑虎鲸是一样的,底板+支架+扣具,但它是塔式结构,鳍片矩阵并没有妨碍螺母的安装,因此要轻松容易很多。
安装底板和支架 |
架上散热器,装上扣具,拧上螺母 |
和很多塔式散热器一样,冰刃至尊版要先安装好散热器后才能固定风扇,它的工字扣具与散热器底座有两个契合位,在安装好散热器后比较稳固。
◆ 九州风神冰刃至尊版点评
冰刃至尊在LGA775平台上不同风扇转速下的CPU温度(红色线,深灰为Ultra 120E成绩) |
冰刃至尊在LGA1366平台上不同风扇转速下的CPU温度(红色线,深灰为Ultra 120E成绩) |
冰刃至尊版的鳍片间距为2mm,鳍片面积也相当不错(7700cm2),这使得它的性能表现马马虎虎,在低转速风扇时的性能更接近顶尖散热器。
在LGA775平台上,冰刃至尊比起Ultra 120E有5℃左右的差距,LGA1366平台上差距则有5-7℃。从绝对性能来看,冰刃至尊的性能位于18款散热器的中游,在LGA775平台上列第11位,在LGA1366平台上列第12位。
但是冰刃至尊散热器参考售价为299元,仅高于Thermaltake ISGC-300的298元,但它提供了更多的扣具,因此实际价格上应该是最低的。在LGA775和LGA1366平台上的性价比指数分别为67.5和63.5,均位列18款散热器中的第4位,性价比实属不错。
九州风神冰刃至尊版 | 参考价:299元 | |
散热能力排名: | 11(LGA775) | 12(LGA1366) |
性价比排名: | 4(LGA775) | 4(LGA1366) |
优点: | ·价格较低,性价比不错 | |
·安装较容易,全平台支持 | ||
缺点: |
无论是批评还是鼓励,抑或是一些建议、意见,我们都乐意接受,请留下你对我们的支持!
超能网友终极杀人王 2020-07-25 20:52 | 加入黑名单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已有3次举报支持(4)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23#
超能网友管理员 2020-05-25 15:38 | 加入黑名单
支持(5)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22#
超能网友高中生 2020-05-11 15:36 | 加入黑名单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已有3次举报支持(3)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21#
游客 2020-01-31 18:43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已有3次举报支持(2)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20#
游客 2019-08-22 17:33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已有3次举报支持(6)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19#
超能网友等待验证会员 2019-02-19 21:01 | 加入黑名单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已有3次举报支持(5)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18#
超能网友管理员 2019-01-28 11:13 | 加入黑名单
支持(2)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17#
超能网友研究生 2019-01-27 11:30 | 加入黑名单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已有4次举报支持(5)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16#
超能网友小学生 2018-10-27 14:10 | 加入黑名单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已有1次举报支持(8)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15#
游客 2017-02-20 21:01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已有1次举报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14#
超能网友管理员 2016-07-07 15:29 | 加入黑名单
支持(4)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13#
超能网友高中生 2016-06-29 16:49 | 加入黑名单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已有1次举报支持(1)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12#
超能网友高中生 2016-06-29 16:43 | 加入黑名单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已有1次举报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11#
游客 2016-06-07 17:51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已有1次举报支持(15)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10#
我匿名了 2016-04-23 23:51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9#
游客 2015-06-03 15:25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1)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8#
超能网友高中生 2015-03-13 11:35 | 加入黑名单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1)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7#
超能网友等待验证会员 2015-01-07 14:13 | 加入黑名单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6#
游客 2015-01-02 16:30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3)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5#
超能网友教授 2014-12-16 14:27 | 加入黑名单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4#
超能网友研究生 2014-12-16 11:48 | 加入黑名单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1) | 举报 | 回复
3#
超能网友教授 2014-12-16 11:16 | 加入黑名单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2#
游客 2014-08-07 13:43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3)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