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 X P
  • 编辑
  • 评论
  • 标题
  • 链接
  • 查错
  • 图文
  • 拼 命 加 载 中 ...

      随着系统对3D处理能力要求的越来越迫切,单一显示核心的处理能力已经不足以满足需求,同时由于工艺制程的制约,GPU的发展已经遭遇瓶颈,于是,各大图形芯片厂商都把目光集中到了多核心显卡方案上。

      2008年1月28日,AMD在新一轮的显卡大战中率先推出双显示核心的显卡产品——Radeon HD 3870 X2(代号R680)。AMD将2颗RV670显示核心集成在1块PCB上,通过CrossFire来协同工作,在性能上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超越NVIDIA的GeForce 8800 Ultra重夺性能王者的地位。一时之间,HD 3870 X2成为游戏发烧友及骨灰级硬件玩家的新宠,接连打破3DMark的世界记录。

      为了对抗AMD的Radeon HD 3870 X2,NVIDIA一早就计划好推出双显示核心双PCB的旗舰显卡GeForce 9800 GX2。北京时间2008年3月18日21点,NVIDIA正式发布了GeForce 9800 GX2,本文将向大家详细展示这款显卡的细节与性能。

    ◆ 回顾:双核心显卡的前世与今生

      像GeForce 9800GX2和Radeon HD3870X2一样的双核心显卡其实在很久很久以前就已经出现过,下面就来回顾一下那些显卡史上的一些“老前辈”们。

    ATi的Rage Fury MAXX显卡。

      单卡双核心的产品很早以前已经有,早在1999年底,ATi就发布了双Rage 128 Pro芯片的显卡,它就是大名鼎鼎的“Rage FURY MAXX”曙光女神。在开发之时,Rage Fury MAXX被ATi寄以厚望用以与GeForce 256进行对抗,这一点从其名字中就可以看出来——“MAXX(曙光女神)”是美国空军秘密研发的高超音速侦察机的名字,据说它采用一种全新的推进技术,可以在6万多米的高空上以8马赫(8倍音速)的速度飞行。ATi认为他的新显卡将没有对手,采用这个名称名副其实。Rage Fury MAXX可以说开创了单PCB双核芯的先河,但是由于市场的不成熟,还有Rage Fury MAXX上复杂的AGP桥接架构,以及当时操作系统和软件支持上的不足,Rage Fury Maxx也只是昙花一现而已。

    一代经典,Voodoo5 5500显卡。

      而最经典的单卡双核心显卡要算Voodoo5 5500了,它发布于2000年5月,该卡采用两颗VSA100核心,每颗独享32MB显存,是当时很多发烧友非常期待的一款产品,不过由于其表现并不如预期的那么好。

      值得一提的是,3dfx当时还计划推出四核心的Voodoo5 6000,不过该卡在样品阶段就胎死腹中,最终并没有上市,残留的一些样品也成为经典的收藏品。

    昙花一现的Volari V8 Duo。

      在2004年,XGI推出的双芯片的Volari V8 5 Duo显卡,希望通过双芯片方案在性能上追赶上NVIDIA和ATI。不过XGI双芯片的设计方案导致成本过高,同时发热量也很大。加之驱动方面并不完善,游戏中画面出现问题,这一切都注定该显卡只能失败。Volari V8/V5 Duo供货数量非常有限,仅仅在欧洲的一些地方出现过几片。

    神龙见首不见尾的Atlantis Radeon9800 Pro MAXX。

    蓝宝的X1950 PRO DUAL和HD 2600XT Dual。

      在Rage Fury MAXX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ATI并没有推出过双核的产品,但是厂商方面也有少量推出双核显卡,比如蓝宝那片神龙见首不见尾的Atlantis Radeon9800 Pro MAXX,还有X1950 PRO DUAL和HD 2600XT Dual等。

      与ATI、3dfx以及XGI相比,NVIDIA的双核心显卡历史要短暂的多。直到显卡进入PCI-E总线年代,SLI技术诞生后的2004年年末技嘉抢先吃了“螃蟹”,推出了基于SLI技术的双核心显卡——技嘉3D1。该显卡采用两颗GeForce 6600 GT图形芯片,配备了256MB显存,位宽256bit。不久之后,技嘉又推出了采用双GeForce 6600和6800 GT核心的显卡。

    技嘉的3D1显卡。

    技嘉的3D1-XL与3D1-68GT显卡,分别采用GeForce 6600与6800 GT图形芯片。

      另一家显卡大厂华硕几乎与技嘉同期推出了双核心显卡,基于GeForce 6系列的6600GT、6800GT甚至6800U都存在双核心的产品。除了华硕之外,微星、丽台也有双核心GeForce 6系的产品。

    华硕的双核心显卡。

    ◆ 回顾:NV第一代双GPU显卡7950GX2

      其实早在GeForce 7的时代,NVIDIA就已经推出了采用双显示核心双PCB的产品——GeForce 7950 GX2。由于如今的GeForce 9800GX2同样采用了这种设计方案,我们先回头来看看当初的7950 GX2,有助于大家更深入地了解9800 GX2。

    不同品牌的的7950 GX2显卡。

    NVIDIA的公版7950 GX2样卡,需要占用2个PCI插槽位置

      7950 GX2采用了双PCB设计,简单来说就是把两块独立的显卡做在了一起。但两块显卡PCB仅仅使用一个PCI-E接口,在两块PCB之间有特殊的连接及通信通道。

    拆解后的7950 GX2显卡,是由两块外型较为接近的显卡构成。两块显卡上的元器件布局十分相似,但在一些细节上还有有所不同的,下面的显卡主要负责基本供电以及与主板的信号传输,而上面的显卡则负责对自身的6pin供电和画面输出。

    拆解后的7950 GX2显卡

    上下两块显卡PCB中间均有小插槽,由一片带有双头金手指的PCB来连接,肩负供电、信号传输及负载平衡的作用。

    7950GX2就是通过这个BR03的芯片实现双核心协同工作的

      GeForce 7950GX2是通过这个BR03的芯片实现双核心协同工作的,BR03一颗拥有48条PCI-E通道的桥接芯片,其中16条通道连接对外的PCI-E X16接口,余下的32条平分给主副PCB上的两颗GPU。当GPU与外部PCI-E X16接口之间交换数据时,都要通过BR03芯片进行协调处理,此时相当于每颗GPU分到了PCI-E X8的带宽。而当7950 GX2内部的两颗GPU之间交换数据时,就无需走外部PCI-E接口了,直接通过BR03芯片交换,带宽可以高达PCI-E X16的理论速度!因此BR03可以说是这款双核心显卡的数据协同处理器!

    ◆ 第二代双GPU显卡GeForce 9800GX2

      9800GX2继续沿用了双PCB设计,这与Radeon 3870X2的单PCB双GPU有很大不同,在整块卡的结构上与7950GX2非常类似,明显区别在于散热器上面,9800GX2只有一个散热器,为两个PCB上的GPU和周边的元件散热,因此9800GX2更象是一个三明治,两个PCB中间夹着一个散热器。

    GeForce 9800GX2结构图解

      NVIDIA称,两颗GPU分别安装在两块PCB上,这种设计相比起单卡双GPU的设计来讲有着很多优点:

      1、GPU将其热量散发到各自的PCB上,由于使用了独立的PCB设计,热量不会互相传导,而单PCB双GPU的设计让热量集中,不利于散热。

      2、双PCB设计让显存能达到更快速度,由于双PCB的空间较多,可以让设计者为显存设计更合理的走线,让显存能够在最高频率下运作。例如在双PCB下,可以让原本在8800GT上以900MHz工作的显存在9800GX2可以达到1000MHz,相反的,使用单PCB设计的ATi Radeon 3870X2的显存只运行在900MHz下,比起Radeon 3870的1125MHz有了20%的下降。

      3、NVIDIA为9800GX2设计了一个有专利的双面散热器,可以将显卡尾部以及周边的冷空气吸入显卡中央,再将吸收热量后的空气排出到外部,而目前其它散热器只能将某一特定方向的冷空气吹向GPU,受热后的空气在机箱内部散发开来,导致了散热效率的降低。

      4、用两块PCB设计的9800 GX2让显卡的GPU受到了保护,在物理层面上加强了显卡的稳定性。除了PCIe的金手指,没有其他易受损部分,如PCB走线,元件,散热风扇等部件都在保护之中,这样不仅保护了显卡,也让整体的卖相更好。

    GeForce 9800GX2实物图

      关于NVIDIA对双PCB设计的解说,相信很多人是见仁见智,抑或是如很多人认为的“NVIDIA的技术能力不足以做到单PCB双GPU”,这个确实很难判断,但从用户角度来说,如果在体积、功耗和性能上得到保证,怎么设计那是厂商的事,关于这些问题,我们在后面会逐一讲到。

      可以把9800GX2简单的认为是8800GTS 512MB的SLI版本,它就是由两块单独的8800GTS组合在一起,通过内部桥接器组成SLI互联,这是一种很直观很容易的理解。

    GPU-Z显示的9800GX2信息

      目前最新版的GPU-Z不能完全显示出9800GX2的规格信息,但频率部分是准确的。

    9800GX2的G92-450核心

      9800GX2的两颗GPU都是G92-450核心的,单个PCB上的规格与8800GTS 512MB基本相同,同样是128个SP,16个ROPs,256bit位宽的GDDR3,因此当双卡互联后,这些规格都翻倍了,也就是说从9800GX2整卡来说,拥有256个SP、512bit位宽的GDDR3、1GB的显存,GPU的核心频率为600MHz,比8800GTS的650MHz略低,显存频率为1GHz,比8800GTS的972MHz稍高。

    GeForce 9800GX2规格表

      9800GX2同样支持PCI Express 2.0接口标准,支持第二代PureVideo HD技术,支持DirectX 10,仍然不支持Direct X 10.1。整卡最大功耗为197W,比起两个单卡8800GTS的功耗之和(280W)要低很多,而且比Radeon HD3870X2还要低3W,可以说NVIDIA在9800GX2的功耗控制上是做得很好的。

    ◆ 9800GX2 Quad SLI支持4-way AFR模式

      GeForce 9800GX2作为第二代支持Quad SLI技术的显卡,能够将两张卡组合起来,以实现更高的游戏性能,可以说,9800GX2就是为Quad SLI而生的。

      按照NVIDIA的说法,Quad SLI模式下,能让像Bioshock、UT3和ETQW这些游戏在2560*1600超高分辨率下仍然保持在100FPS以上,而显卡杀手Crysis在Very Hight/DX10设置下也会有意想不到的表现。9800GX2 Quad SLI至少是目前最顶级的游戏平台,XFX在国内报出14999元9800GX2 Quad SLI的套装价(两张9800GX2显卡和一个850W思民电源)。

      对于一个游戏玩家来说,显卡升级带来的影响肯定是远胜于CPU升级的影响,NVIDIA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你是要四核CPU还是要4-Way SLI”,从成本和性能上来分析,将一颗双核心处理器升级到四核心处理器远不如添加一张9800GX2组成Quad SLI来得划算。

    第一代Quad SLI只支持AFR of SFR混合模式

    9800GX2 Quad SLI支持的4-way AFR模式

      NVIDIA第一代Quad SLI技术由于OS的限制,只能使用SFR(Split frame rendering)和AFR(Alternate frame rendering)的混合模式来让4颗GPU同时工作,即AFR of SFR,每两块GPU组之间采用AFR模式,而在每一组则采用SFR模式。但是由于目前最新的游戏使用了复杂的Shader,跨构架的效果,以及多重渲染等新技术,SFR在应付这些游戏时已经是力不从心了。

      9800 GX2拥有了一个新的video bridge以及新架构的驱动,从而实现了4颗GPU分别渲染4帧画面的4-Way AFR模式。而且4-Way AFR将会是Quad SLI的唯一模式,并只能在Windows Vista系统下应用。

      9800GX2 Quad SLI能在几何、纹理和Shader的处理中获得成倍的好处,相对于单卡,NVIDIA称总体性能大概会有50-80%的提升。但我们收到的消息,GeForce 9800GX2目前的驱动(174.51173.67)并不能有效地支持两张9800 GX2的Quad SLI,为其正式开启Quad SLI的驱动将会在下星期才正式发布。

     

    ◆ 首款支持HybridPower的GPU

      2008年1月8日CES2008,NVIDIA发布了革命性的智能SLI(Hybrid SLI)技术。智能SLI技术构建于NVIDIA SLI技术基础之上,能够在组合使用NVIDIA板载图形核心与独立显卡时,获得多GPU带来的性能提升。智能SLI的图形加速(GeForce Boost)技术可提升图形的处理能力,而混合动力技术(HybridPower)实现了智能化的电源管理。

      HybridPower是智能SLI技术的一大特征,它能够将图形性能全部释放出来,也可以在做日常计算处理的时候切换到低噪音低功耗的工作状态,这一切都是自动完成的。

    9800GX2是首款支持HybridPower技术的GPU

      在此前还没有任何独立GPU能够支持HybridPower技术,9800GX2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历史,它是首款支持此技术的独立GPU,配合同样支持此技术的主板,可以实现在高性能与低功耗间无缝切换,当不需要更高的游戏性能时,系统会通过SMBUS来关掉独立显卡,只让板载GPU工作,从而达到低功耗低噪音的目的,一旦需要更好的显示性能,SMBUS又会自动开启独立GPU,以实现更好的游戏性能。

      HybridPower对于高功耗的9800GX2来说,显得更有实际意义。关于Hybrid SLI技术更多的细节,可参阅我们的专题报道《NVIDIA智能SLI技术》。

    ◆ 9800GX2支持新的PureVideo HD特性

      作为G92核心的9800GX2,继承G92在高清回放上的特点,同样支持第二代PureVideo HD技术,加入相应的VP2及相关视频处理单元,它支持完整的H.264完全硬件加速以及3/4的VC-1硬件加速(Bitstream Processing依然留给CPU处理),这一点上完全和NVIDI G9x系列相同。

      至于为什么NVIDIA在中高端显卡一直不加入对VC-1编码的Bitstream Processing过程硬解码,NVIDIA认为,在中高端平台,这样的解决方案已经很好了,CPU有足够的能力去完成剩余的工作。因此我们认为NVIDIA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对在中高端GPU上加入VP3单元。

      和9600GT一样,9800GX2同样支持新的PureVideo HD特性,比如双流解码、动态对比增强和蓝、绿及皮肤色彩增加等,这些特性在驱动Forceware 17x后就开始支持了。

    NVIDIA 9系列显卡支持新的PureVideo HD特性

    双流解码能在播放HD/BD时让GPU同时处理两个不同视频流,以降低CPU占用率

    增强的动态对比效果

    自动蓝绿色和肤色增强效果

    新的驱动界面上已提供了增加动态对比和色彩的选项


    实拍增加动态对比效果



    实拍增加色彩效果

     

    ◆ 9800GX2对电源提出更高要求

      在nVIDIA提供的技术文档中,清楚的标明了9800GX2对电源的要求,要求至少使用580W功率电源,如果使用两块9800GX2组建Quad SLI,则至少要850W的电源,当你使用更多硬盘、更高端CPU、更多的PCI设备时,更大功率的电源肯定是必须的。

      有一个要强调的是,9800GX2是首款要求使用8Pin PCI-E电源接头的显卡,总共需要8-Pin+6-Pin两个PCI-E电源接头。

    9800GX2是首次要求8-Pin电源接口的显卡

      目前提供8-Pin PCI-E电源接头的电源还不是很多,因此要特别留意(千万不要和主板上需要的8-Pin电源接头搞混,两个根本不同的)。另外有一些电源的PCI-E电源接头可能会不能插进9800GX2的8-Pin接口,NVIDIA称9800GX2是按照通用的标准来设计电源接口的,不过某些电源厂商没有严格按照标准设计,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只要用力就可以把大部分不合标准的PCI-E 8-Pin插头塞进去。在以后显卡厂商或将推出转换接口让设计得过大的8-Pin也可以轻易使用,同时电源设计厂家也会重新设计他们的8-Pin接头以符合PCI-E的标准。

      还要注意的是,6-Pin电源接头插到8-Pin接口中是没用的。

      除此之外,NVIDIA还提供了通过GeForce 9800 GX2测试的电源名单,可以与GeForce 9800 GX2或者9800 GX2 Quad SLI共同使用,当然可用的电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的电源的。

     

    ◆ 9800GX2会压坏你的主板吗?

    从上到下分别为HD 3870X2、9800GX2、8800Ultra

      9800GX2的长度为26.7cm,这与8800Ultra以及Radeon HD3870X2是一样的,比大多数的主板宽度都要长,因此安装时要考虑一下机箱内的空间问题。

      之前盛传9800GX2的重要高达9磅(约4Kg),显然是不对的,那个数据应该是连同包装盒等一起的重量。实际上9800GX2的重量与Radeon HD 3870X2是差不多的,在1Kg左右,即便如此,这样的重量也足以“笑傲江湖”了,但要说到会压坏主板的问题,就未免有点“杞人忧天”。

    ◆ 人性化设计:LED指示灯

      通过LED指示灯的不同颜色来显示不同的状态,这样的方式在主板上广为应用,但在显卡上一直未见踪影,更多的是通过蜂鸣器来判断PCI-E电源是否连接上,有时那恐怖的尖锐声冷不妨会让你吓一跳。

    在挡板上,除了有输出接口外,更有两个LED指示灯以显示工作状态

      到了9800GX2,又有了更人性化的设计,在尾部挡板上,除了有输出接口外,更有两个LED指示灯,用户可以根据LED灯的颜色来判断显卡的状态。

      蓝色LED(右边)表示视频信号正号,如果不亮,表示没有视频信号。左边的LED是用来显示PCI-E电源接头连接状态的,红色表示两个PCI-E电源接口连接不正常,没有接上或者少接了一个电源接口,绿色则表示两个PCI-E电源接口都连接正常。

      在PCI-E电源接口的地方,也会根据不同情况显示不同颜色。

    连接正常则都显示绿色

    没有连接则显示红色

    连接错误,也显示红色(6Pin插到8Pin中)

      通过LED灯的颜色来显示不同的状态,比蜂鸣器要温柔的多,也更人性化,我们对NVIDIA在这些细节上的努力表示赞赏。

     

    ◆ 9800GX2实物欣赏

      更多的GeForce 9800GX2图片欣赏可以移步Inno3D GeForce 9800GX2图集XFX GeForce 9800GX2图集

    支持原生HDMI输出,上面那个DVI为主显输出(1号DVI接口)

    留意一下风扇的进风口,整张显卡除了PCI-E金手指外,其它全被保护起来了

    9800GX2顶部特写,出风口与电源接口

    9800GX2底部特写,右边那个黄色的就是内部桥接数据线

    PCI-E电源要求8-Pin+6-Pin

     

    顶部的SLI MIO接口有个小盖,以保持风格的统一

    去掉盖子,可以看到MIO接口

    在挡板上,除了有输出接口外,更有两个LED指示灯以显示工作状态

    在电源接口附近,还有SPDIF输入接口,平常是有盖子封住的

     

    ◆ 9800GX2内部结构

    去掉保护外壳

    主副PCB(有PCI-E金手指接口的为主卡)

    主卡,右边的弧形缺口是为了便于吸入空气散热用的,主卡上用的是6-Pin电源接口,这是因为它还能从PCI-E接口上获得电能

    主卡,8片显存、GPU及桥接芯片

    支持PCI-E 2.0的BR04芯片

    主卡背面

    主卡GPU的BIOS版本

    主卡PCB是使用P790设计

    副卡,外接8-Pin电源接口

    副卡背面

    副卡PCB是使用P791设计

    副卡GPU的BIOS版本号,与主卡GPU的BIOS版本不同

    主副卡间的“桥梁”

    主副卡间的“桥梁”还是“立交桥”,有两个桥接接口

    长短不同的两条数据连接线

    三星1.0ns GDDR3显存,每个PCB正面八颗,组成512MB的显存容量,两个PCB上一共1GB

    专利设计的散热器,夹在两个PCB之间,除了为GPU散热外,还要为显存、桥接芯片、供电电路散热

    为副PCB服务的那一面

     

    ◆ 支持PCI-E 2.0的内部桥接芯片BR04

      在上面的介绍中,我们发现在主PCB上有一个BR04的芯片,它是一个PCI-E桥接芯片,与Radeon HD3870X2上面PEX8547桥接芯片不一样,BR04是NVIDIA自已研发的桥接芯片,在去年我们曾曝光过nForce 780i主板上的神秘芯片,就是BR04,有消息称NVIDIA会将之正式命名为NF200。

    BR04桥接芯片

      BR04除了支持PCI-E 2.0外,总体规格上与Geforce 7950GX2上使用的BR03基本一致,内置有48个PCI-E通道,Radeon HD3870X2上的桥接芯片也仅仅支持PCI-E 1.1。PCI-E 2.0的数据传输速度与PCI-E 1.1相比提升了一倍,即从2.5Gbps提升至5.0Gbps,这样x16 PCI-E 2.0的数据传输速度可以达到16GB/s。

    9800GX2的内部数据通道

      通过内置拥有PCI-E通道的芯片,才能使Quad SLI成为可能,拥有48个PCI-E通道的BR04芯片把一组16X通道连接到外部的PCI-E 16X接口上,再分别以16X的通道将主副卡的两颗GPU连接起来。数据进入BR-04芯片以后,显卡的驱动程序会根据事先设置的算法将数据分派至所负责GPU,其中之一会通过本地电路直接进入GPU,而另一部分则会通过内部数据连接电路进入另一块PCB上的GPU。

    7950GX2 Quad SLI工作示意图,9800GX2的工作原理与之一样,但带宽加倍

      两个PCB上的GPU数据交换由BR04来负责传递,而不是通过外部的PCI-E总线或SLI MIO接口,正因为如此,外部MIO接口可以再与另一张9800GX2进行桥接,从而实现Quad SLI。

     

    ◆ 9800GX2高清回放测试

      我们对9800GX2的高清回放性能作了简单测试,为了更好体现它的硬件解码能力,选用了低端的Intel Celeron 460处理器(2.4GHz,12*200MHz),这样可以较合理地测试显卡播放高清视频的能力。

      测试片源选用了Remux格式的3部高清视频,分别是采用VC-1视频编码的DEJAVU(时空线索)、H264/AVC编码的X-MAN3(X战警3)、MPEG-2编码的Pioneer_DEMO2006(先锋演示),三大编码齐全。

    9800GX2高清回放测试

      从CPU占用率可以看出,NVIDIA GeForce 9800GX2与NVIDIA其它G9x芯片处于同一水准,具备完整的H.264硬件加速功能,对VC-1编码的视频解码还稍有欠缺,对MPEG2编码,因为其编码相对较简单,目前NVIDIA和AMD都是使用了选择性硬解码,因此CPU占用率也比较高。

    ◆ GeForce 9800GX2功耗测试

      在官方给出的资料中,9800GX2的整卡功耗达到197W,如果简单地以两个8800GTS整卡功耗相加,9800GX2的功耗也会达到280W,显然9800GX2在外围电气方面作了不小改良,单个PCB的功耗是要远小于8800GTS的,基本上和8800GS相当。另一方面,与同样是双GPU的Radeon HD3870X2相比,虽然9800GX2使用了两块PCB,但功耗却并不比对手高。

      测试时所有显卡均为零售产品、默认频率以及使用原装散热器。我们利用Brennenstuhl功耗测试仪记录了实际功耗值,请注意这个成绩指的是整机功耗,而不是独立的显卡功耗,由于平台一致,所以数据是具有参考价值的。

      成绩分两种模式获得,一个是在操作系统内待机15分钟,另外一个是使用3DMark06测试让显卡负载,我们选择每块显卡在测试中达到的峰值功率。

      测试平台:

      Intel Core 2 QX9650(333MHzX9)
      Asustek MAXIMUS FORMULA
      ADATA DDR2-800 4-4-4-10 1T 1GBx2
      WD Caviar WD3200YS
      Thermalright Ultra-120 Extreme
      Silverstone OP1000 1000W PSU

      在负载时9800GX2的峰值功耗与8800Ultra相当,但是要小于Radeon HD 3870X2,足以说明9800GX2在功耗控制上是下了不少功夫,双卡PCB设计又何妨呢。

      Radeon HD 3870X2借助55nm制程和Powerplay技术的运用,待机时的功耗明显胜出一筹,但在负载时它的峰值功耗却是最高的,正副班长都归它所得。

     

    ◆ GeForce 9800GX2温度测试

      9800GX2采用两块PCB设计的初衷之一是想GPU将其热量散发到各自的PCB上,由于使用了独立的PCB设计,热量不会互相传导,有利于散热,而且NVIDIA在9800GX2使用了专利的散热器设计,只通过一个风扇就能为两个GPU散热,这和上一代的7950GX2有很大改进,那么在实际上的温度表现又会如何呢?

    专利设计的散热器,夹在两个PCB之间,除了为GPU散热外,还要为显存、桥接芯片、供电电路散热

      9800GX2散热器的风扇在自动转速下,显得非常安静,在夜深人静时(我们的测试是在深夜进行的)也没有什么感觉,近200W的功耗,噪音却控制得很好,这点应该说还是不错的。

    自动风扇转速高负载时两个GPU温度分别为71℃、78℃(点击放大)

      在高负载时(利用ATITool进行Show 3D View操作),可以看到9800GX2两个GPU的温度分别为71℃和78℃,这个温度比起8800GTS 512MB还要略低一点,在以前测试中,8800 GTS 512MB在高负载时GPU温度可以达到81℃。

    最高风扇转速下高负载时两个GPU温度分别为58℃、65℃(点击放大)

      当将风扇转速调至最大,此时风扇的噪音相当惊人,高负载时两个GPU温度分别为58℃和65℃,提高风扇转速对温度的控制非常有效果。但我们不推荐在全速下使用,毕竟这样的噪音不能长时间接受,相对理想的是将转速调在60%左右,对GPU温度的下降也很有帮助,同时噪音也会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里。

      9800GX2的资料显示,当GPU温度达到105℃以上时,将会自动降频运行,这和CPU的Throtting保护措施如出一辙,不过要想达到105℃好象也不容易。

      另一方面,9800GX2的散热器与以前的那些第三方显卡散热器大不相同,因此以前那些显卡散热器是不能再适用在9800GX2上了,不过没关系,相信很快会有散热器厂商会推出相应的散热器来提供更好的散热能力,比如已有厂商推出了9800GX2水冷头,不过不便宜哦,折合人民币要2130元。

    InnoVatek的9800GX2 Cool-Matic水冷头

     

    ◆ 测试平台及说明

      进行测试的驱动都是目前最新的驱动程序,GeForce 9800GX2使用的是Forceware 174.51 Beta驱动,而8800Ultra和8800GTS 512MB使用的是174.16WHQL驱动,174.16驱动原来只是针对9600GT的,我们在对其进行MOD加入其他GeForce显卡的信息后,也很支持其它的NVIDIA显卡。Radeon HD 3870X2同样也是使用了最新的催化剂8.3版本。

      具体的游戏设置,开启了所有可以打开的特效,另外AA和AF均由游戏内建的情况决定,我们不使用驱动面板进行强制性驱动。

    ◆ Futruemark 3DMark06

    ◆ DiRT:Colin McRae Off-Road V1.1

    ◆ Enemy Territory:Quake Wars

     

    ◆ Half Life2 Episode2 timedemo

      在NoAA NoAF下,9800GX2甚至不如8800GTS,不过随着画质和分辨率的提升,这种情况立即反转过来,应该是驱动在支持SLI上存在问题。

    ◆ F.E.A.R:Perseus Mandate

    ◆ Call of Duty 4 MP V1.5 timedemo

    ◆ Unreal Tournament 3 V1.2

     

    ◆ Bioshock V1.1

     

    ◆ Crysis V1.1

    ◆ Call of Juarez V1.1.10 AMD Version

     

    ◆ Company of Heroes OF V2.201.0

     

    ◆ World In Conflic V1.0.0.5b

     

    ◆ Lost Planet V1.004

      在这个测试中,9800GX2的表现达到极致。

     

    ◆ 单卡与SLI的较量:9800GX2 vs 8800GTS

      作为8800GTS的SLI版本,9800GX2内部SLI连接效率又会如何?

      SLI平均效率达到55%,这和我们以前利用两张8800GTS组成SLI系统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因此可以认为9800GX2的内联SLI与通过外部SLI连接的效率相当。

    ◆ 新老王者的较量:9800GX2 vs 8800Ultra

    ◆ 最强单卡之争:9800GX2 vs 3870X2

      如果去掉Lost Planet和COJ这两个有争议的游戏,9800GX2仍然领先Radeon HD3870X2达到29%以上。

     

    ◆ 终极杀戮:9800GX2 vs 3870X2 CF

      两张Radeon 3870X2组成的CrossFireX系统,理论上应该是当今最恐怖的游戏平台,9800GX2会有机会吗?

      Radeon HD 3870X2 CrossFireX在部分项目中保持有较大优势,如COJ、Crysis的高画质下,还有9800GX2一直萎靡不振的Half Life2,但是在更多的项目中,9800GX2却是领先的,这样的结果让我们惊讶,“终极杀戮”,这样的词立即浮现于我脑海中。

      如果去掉Lost Planet和COJ这两个有争议的游戏,9800GX2仍然领先达到7%以上。

    ◆ NVIDIA占据高端显卡的至高点

      ·性能暂时难寻对手

      GeForce 9800GX2的发布,对NVIDIA而言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将NVIDIA不久前失去的单卡性能王位重新夺了回来,凭借9800GX2,NVIDIA占据了高端显卡的至高点。

      9800GX2重拾双PCB设计的多GPU技术,轻而易举地将对手击败,除去争议游戏,在与同样是双GPU的ATi Radeon HD 3870X2较量中,除了少数项目落后外,大部分都处于明显领先,平均领先幅度高达29%,堪称“完胜”。基于在与两块HD 3780X2组建的CrossFireX系统对比时,9800GX2也处于上风,仍有7%领先幅度,着实令人惊讶,当然,随着AMD驱动的不断完善,这样的结果可能会被改变,但至少从目前来说,9800GX2的王者地位不可动摇。

      面对NVIDIA昔日的最强者8800Ultra,9800GX2也毫不手软,平均领先37%,但在个别项目如Half Life2的部分测试中,9800GX2反而要落后8800Ultra,一旦打开AA,提升画质和分辨率后,9800GX2立即变得强势起来。

      作为8800GTS的SLI版本,8800GTS 512MB与之对比就能看出其SLI效率的高低,虽然也存在个别成绩比单卡8800GTS 512MB落后的情况,但总的领先幅度达到55%,这和我们以前用两块8800GTS 512MB组成的SLI系统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也就是说,9800GX2内部的SLI效率并不会比通过MIO接口外联的SLI效率低。

      ·功耗与散热表现不错

      本以为双PCB的庞然大物,一定是个重得可以、热得可以、耗电可以的“怪物”,但从实际测试结果来看,比想象中要好,重量、长度和体积与单PCB设计的Radeon HD3870X2几乎一样,以前传言的可能压坏主板实是空穴来风,而峰值功耗还要略低于Radeon HD3870X2。而借助专利设计的散热器,在风扇自动转速高负载时,GPU最高温度为78℃,比8800GTS散热器的表现还要好,尤其是在风扇噪音方面的表现更值得称道。

      ·新瓶装旧酒,没有突出技术亮点

      9800GX2最核心的应用在于Quad SLI系统,让超级玩家组建终极游戏平台,除此之外,9800GX2还支持HybridPower技术,这也是首款支持此技术的GPU,作为新的产品,它自然也从新驱动改进得到了好处,比如新的PureVideo HD特性。另外还有Quad SLI时支持AFR模式、人性化的LED指示灯设计也可算是9800GX2的改进之处。

      对于一款成熟稳定的产品,商家都会让它达到利润最大化,NVIDIA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理念,自2006年革命性的G80图形架构诞生以来,NVIDIA就发布了以G80衍生出来的高高低低的无数GPU,也让NVIDIA在市场上赚得个盆满钵满,即便是当今红得发紫的G92核心,也是G80的简单改良版。

      9800GX2显然是NVIDIA故伎重施,以最少的投入成本换取最大的利益回报,从商家的角度来说,这本无可厚非,但是作为当今性能最强的显卡,9800GX2明显缺少耀眼的光环,在它身上很难找到什么突破性的技术亮点,过于“滋润”的NVIDIA是不是会在这样安逸的环境中渐失进取的锐气呢?

      ·并非完美,仍然存在问题

      9800GX2发布之初,发现它还是存在不少问题,比如驱动不够完善,需要手动在驱动面板打开SLI功能才能让它正常工作(使用新的174.53驱动,已经能自动开启SLI功能了),一些项目测试中9800GX2的性能甚至不如8800GTS,也应该是驱动程序在SLI支持上存在瑕疵。而且我们在通过HDMI输出连到DELL 2208显示器时,居然没有信号显示,这个问题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此前有消息称9800GX2与Intel X48有兼容性问题,虽然我们没有验证,但也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不过在我们测试的X38平台上,一切正常,不存在任何问题。

      ·国内参考售价4999元,Intel主板上也玩SLI

      GeForce 9800GX2的官方参考价为599-649美元,国内参考价为4999元,基本上与两张8800GTS 512MB的价格相当,显然对想组建SLI的消费者来说,单张卡的9800GX2是更好的选择,最突出的好处是可以直接应用在非NVIDIA的主板上,这对很多Intel主板用户来说是一个福音。

      在高端显卡市场上,NVIDIA的9800GX2、8800GTX和8800GTS 512MB三剑齐发,下个星期,还有9800GTX将会登场,而AMD呢,目前只有Radeon HD3870X2一木独撑,好不容得夺来的性能王位马上就转手易帜,处境不容乐观。我们还是静座观虎斗吧,NVIDIA是宜将剩勇追穷寇呢,还是AMD来个绝地大反击?

    ×
    热门文章
    1AMD计划推出锐龙5 9600X3D,延续中端X3D产品线
    2雷神推出黑武士CF25F300L显示器:1080P@300Hz,Delta E≤ 2,首发949元
    3英特尔开始减少全球房产持有量,已委托出售其欧洲总部
    4英特尔Arc显卡31.0.101.6079 beta驱动:支持《三角洲行动》等新游戏
    5微星针对13/14代酷睿不稳定问题发布新版BIOS:0x12B微码打造,提升稳定性
    已有 37 条评论,共 37 人参与。
    登录快速注册 后发表评论
    • 游客  2016-08-03 23:35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37#

    • 游客  2016-08-03 22:08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36#

    • 游客  2016-05-16 05:45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35#

    • 游客  2016-05-14 00:40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34#

    • 游客  2016-05-14 00:02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33#

    • 游客  2016-04-06 16:06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32#

    • 游客  2016-03-01 06:54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31#

    • 游客  2016-01-02 02:27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30#

    • 游客  2016-01-02 01:43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29#

    • 游客  2016-01-01 22:18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28#

    • 游客  2016-01-01 19:58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27#

    • 游客  2015-12-31 23:57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26#

    • 游客  2015-12-31 21:52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25#

    • 游客  2015-11-28 21:10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24#

    • 游客  2015-11-28 21:00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23#

    • 游客  2015-11-28 19:27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22#

    • 游客  2015-11-28 13:40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21#

    • 游客  2015-11-10 08:52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20#

    • 游客  2015-11-10 08:40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19#

    • 游客  2015-11-10 07:43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18#

    • 游客  2015-11-10 05:30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17#

    • 游客  2015-11-10 03:49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16#

    • 游客  2015-11-10 01:57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15#

    • 游客  2015-11-09 08:56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14#

    • 游客  2015-11-09 03:34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13#

    • 游客  2015-11-09 01:30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12#

    • 游客  2015-10-17 11:02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11#

    • 游客  2015-10-17 08:56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10#

    • 游客  2015-10-17 05:57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9#

    • 游客  2015-10-17 04:32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8#

    加载更多评论

    登录 后发表评论,若无帐号可 快速注册 ,请留意 评论奖罚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