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 X P

  • 编辑
  • 评论
  • 标题
  • 链接
  • 查错
  • 图文
  • 拼 命 加 载 中 ...

       近日AMD在硅谷召开了2012财务分析师会议,这是时隔多年之后AMD再一次召开这样的会议,公司管理团队公布了未来两年的路线图,本文根据Anandtech网站相关报道编译而成,旨在通过路线图揭示AMD未来转型之路。

       新任CEO罗里·里德已经执掌AMD公司大半年之久,虽然他在努力稳定AMD的大局,给投资者以信心,但是流言蜚语一直不断,无论是结盟ARM还是放弃高性能CPU市场都让人为AMD的未来发展方向感到揪心。

      日前AMD 2012财务分析会议在硅谷圣地圣克拉拉召开,AMD陆续公布了未来两年包括桌面平台、移动平台、GPU以及服务器市场的路线图,从中或许可以一窥AMD未来的战略转型。

      AMD在2012年的关键词是“执行”,之前AMD虽然公布了许多路线图,但是受限于种种因素,最后能做到的并不多,以致于被网友称为“路线图制胜”。过去的几个月里,CEO里德和他的管理团队致力于提高公司的执行能力,由于公司规模远不能跟巨无霸Intel相比,在X86领域跟Intel全面竞争是不可能的事,未来的2年内AMD将扬长避短,集中精力于自己擅长的领域,现在公布的路线图就是证明。

    APU担纲唱大戏,未来两年的NO.1

      APU依然是AMD未来两年的重中之重,今年APU会有一次全面的产品线升级,面向低功耗领域如E-350这样的Brazos将会升级到Brazos 2.0,继续使用40nm工艺,但是会带来TurboCore加速、USB 3.0等新技术,超低功耗领域将会增加代号“Hondo”的型号,功耗只有4.5W,预计会进入Win8平板市场,不过40nm工艺的Hondo将会面对Intel 32nm Atom、22nm Ivy Bridge甚至28nm ARM A15处理器等强大对手,形容难以预料。

      性能级市场将会迎来代号Trinity的第二代APU,工艺也将升级为32nm,而且拜GF的工艺所赐,之前准备的代号Krishna和Wichita的APU都将取消,32nm工艺的APU就只有Trinity一种,其CPU架构将会升级到“推土机”,而GPU内核赶不上GCN了,依然是VLIW体系。

      到了2013年,APU将会迎来更大的变化,首先是AMD将全线升级28nm Bulk工艺,虽然与Intel的22nm 3D工艺依然有很大差距,但是代沟整体还是缩小了,第二就是APU和GPU都将融入HSA(Heterogeneous Systems Architecture,异构体系架构)特性,GPU和CPU的联系更紧密。

      GPU方面将会升级到Sea Island家族,全新的GPU架构(GCN增强版?),更强的计算性能。性能级CPU市场将从Trinity升级到代号“Kaveri”的第三代APU,CPU核心为“Steamroller(压路机)”,进一步提高IPC(instructions per clock cycle,每周期循环指令)性能以及功耗比,GPU核心则会升级到GCN架构

      低功耗/超低功耗领域的Kabini和Temash更为激进,它们将是AMD首款SOC集成型APU,I/O控制器如SATA、USB等将整合进芯片内,这一点与Intel下一代CPU“Haswell”很相似。

    ◆ 2012-2013各平台规划:高端收缩,便携平台扩张

      下面这几张幻灯片展示了2012年到2013年的过渡计划。

      2012年内AMD虽然没有工艺升级,但是APU和FX处理器还会有全面的升级换代,平板市场会有4.5W功耗的Hondo APU,内建DX11显卡,集成1-2个山猫核心CPU。Brazos 2.0平台则会横跨移动、桌面两个战场。

      使用32nm工艺的Trinity APU将成为性能级市场的主力,移动平台有35W以及17-25W的低电压型号之分,CPU架构将会是推土机升级版“Piledriver(打桩机,AMD还真和机械干上了)”,桌面版的Trinity规格与之类似,性能应该会比目前的Llano APU稍好一些。

      新一代FX系列的桌面CPU代号“Vishera(维舍拉,俄罗斯河流名)”,CPU核心也将升级到“Piledriver”架构,依然是4-8个核心。

      到了2013年,除了桌面CPU之外,其他领域都会是28nm工艺制造的APU打天下,集成的GPU全面转向GCN架构,低功耗平台的CPU架构也将淘汰bobcat(山猫)而升级成为jaguar(美洲豹)。

      服务器领域只会有产品升级,工艺依然维持32nm不变,单路web/小型服务器领域由目前的“Zurich”升级到“Delhi”,使用AM3+接口。单路/双路低成本平台会升级到“Seoul”,兼容C32接口。双路及四路企业级平台会升级到“Abu Dhabi”,继续使用G34接口,服务器平台的CPU核心数量、内存规格基本不变,只是CPU架构则从推土机升级到Piledriver打桩机,升级带来的好处还是AMD的套话---“同等功耗下更高的性能”。

      从上面的路线图来看,今明两年在高端桌面CPU以及服务器市场基本呈现收缩态势不过AMD肯定不认同这句话),制造工艺还是32nm,除了强调“更好的性能、更低的功耗”这句广告语之外,Piledriver架构有何新意也是守口如瓶,高端市场虽然利润高,但是比较小众,并非AMD擅长的领域,看来AMD是不会押注在这上面的。

      与高端市场的守势相比,AMD把APU当成了王牌,不仅移动/桌面平台大幅扩张,而且还积极进军超低功耗市场,意图在平板电脑这样的智能设备市场分一杯羹,只是这个市场里对手更多,Hondo APU的4.5W功耗相对来说还是有些高,这条路并不一定好走,也不一定能走好。

    ◆ HSA:AMD的新机会?

      在前面介绍APU路线图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注意到AMD多次强调了HSA异构系统的字眼,未来的APU以及独立GPU都会支持HSA特性,HSA又是个什么新玩意?

      谈到HSA就得提到FSA(Fusion System Architecture),这个名字是AMD在去年的Fuison开发者大会上首次提出的,是AMD用来统一CPU和GPU加速运算的系统标准,也许是觉得fusion不具有通用性,AMD将它改称为HSA,H指的是Heterogeneous,这个词化学上是“多相的,不均质的”,计算机领域就是不同体系不同架构的运算了。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CPU适合任务分配,擅长标量计算,但是结构复杂,而GPU适合大规模并行计算,能效比高,HSA就是把GPU和CPU统一起来,让他们各自负责自己擅长的领域,说白了就在一个芯片内实现“天河-1”这样的CPU+GPU异构计算,只是规模大小不同而已。

      再回想一下AMD在GCN架构显卡上的改变就更明白了,GCN的游戏性能提升并不多,但是计算性能上比前代产品有数倍增长,基于GCN架构的GPU可以更好地与CPU配合,现在看来AMD这是在下一步很大的棋啊,GPU升级早就布好局了。

      来看看AMD是怎么为HSA谋划的吧,过去的2011年主要是物理集成,CPU和GPU整合到一个芯片内,共享内存控制器,这一步已经实现了。2012年主要是平台优化,实现GPU支持C++编程、用户模式的统一调度、GPU/CPU之间的双向功耗管理,明年主要是架构集成,统一CPU/GPU寻址空间,GPU直接使用系统内存页面文件等,而到了2014年就是系统集成了,GPU计算的内容切换、GPU图像渲染优先、QS质量保证并可扩展到独立显卡,真正实现GPU、CPU的无缝融合。

      AMD希望借HSA体系给自己谋划一片新天空,未来的应用不再是比拼什么superPi、wPrime之类的理论测试,自己手中有CPU还有前景更好的GPU,它们二者之间同心协力、互相扶持才是自己擅长的、也是AMD自己希望的,单纯跟Intel拼CPU性能是条不归路。

    ◆ 2012,AMD开始转型

      AMD在很多玩家眼中有着特殊的情感色彩,将之视为弱小对抗强大的代表,而AMD创始人杰里·桑德斯也很喜欢用“斗士”来形容自己,永远没有屈服,不过在跟Intel强硬对抗了四十年之后实际上AMD自己也是伤痕累累,盈利能力少的可怜,即便设计出好的CPU产能上也跟不上,往往陷入一个死循环,越赚不到钱就越不能生产出好的产品,越没好的产品就越赚不到钱。

      这次财务分析会议对AMD来说是一次转型,公司未来的发展重心明显不在单纯的CPU上了,而高端CPU以及服务器领域甚至没有太多产品推出,而将APU扩展到大部分场合,大张旗鼓地进入主流桌面、低功耗移动平台甚至以前并未涉足的超低功耗的平板市场。

      AMD没有向传闻的那样抛弃X86奔向ARM阵营,也没有像HP一样将不尽如人意的业务一卖了之,而是继续坚守X86阵营,开拓新领域,希望借HSA推动CPU与GPU进一步融合,走自己的路而不是跟着大佬Intel烧钱,毕竟AMD在GPU图形、GPU计算上的资源比Intel还多。

      虽然Hondo APU即将进军平板市场,不过AMD暂时还没进军智能手机芯片,因为X86架构的芯片功耗和成本相对来说还是太高了,那里还是ARM的天下,当然这也为未来的合作留下了空间,因为AMD的路线图上虽然没有ARM的身影,但是也没有拒绝ARM的必要,商业公司还是要以商业规则来考量,只要消费者需要,AMD未来也很可能推出ARM架构的芯片,毕竟智能手机芯片的市场诱惑不小。

      AMD的未来将改变只注重核心性能高低的路线转向,更关注核心的性能功耗比;使用更灵活、更有弹性的SOC方式取代之前复杂而有高昂的制造工艺,依靠HSA实现CPU与GPU的异构计算,简而言之就是从以前缺少执行能力的追随者变成领导者。

    ×
    热门文章
    1《艾尔登法环:黄金树幽影》硬件需求测试:玩家受苦,显卡享福
    2为应对Blackwell产品爆炸性需求,英伟达将增加订单及新的供应商
    3噪声也影响风扇转速?VR开发者探明了苹果Vision Pro的散热机制
    4JEDEC发布Compute Express Link支持标准:定义CXL内存模块的功能和配置
    5联想Yoga Air 14c AI元启笔电开售:酷睿Ultra配360°翻转触控屏,8999元
    6Arctic推出M2 Pro M.2 SSD散热器:易拆装设计,兼容PS5,售价9.99欧元
    7英特尔酷睿Ultra 200V系列处理器规格曝光:共9款型号,最高30W功耗
    8微星准备《黑神话 : 悟空》联名显卡?基于RTX 4080 SUPER EXPERT大神打造
    9AMD承诺每一代产品采用最先进的工艺,并持续在设计、封装和组装上进行创新
    已有 5 条评论,共 5 人参与。
    登录快速注册 后发表评论
    • 游客  2012-03-22 20:37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5#

    • 游客  2012-02-08 15:32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4#

    • 游客  2012-02-04 20:58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3#

    • 游客  2012-02-04 19:37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2#

    • 游客  2012-02-03 21:22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1#

    登录 后发表评论,若无帐号可 快速注册 ,请留意 评论奖罚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