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 X P

  • 编辑
  • 评论
  • 标题
  • 链接
  • 查错
  • 图文
  • 拼 命 加 载 中 ...   自打读小学开始老师就教育我们要有创新精神,不过严酷的应试教育却不断地扼杀学子们的创新思维,而在同质化严重的PC世界里也同样缺乏创新产品。

      对于显卡领域,NVIDIA和AMD两家巨头在不断较劲,底下AIC、AIB也在激烈争斗着,不断地增加自身产品卖点提升竞争力,而显卡中最有面子的无疑是散热器了,各家在这个小小的散热器上也是做足了功夫,玩尽了花样,既有一线的大品牌,更有二三线的中小品牌,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各显卡品牌的特色散热器。

      我们的观点是,有创新好过默守成规,或许这些创新的散热器消费者并不太买帐,但是仍值得嘉许。

      我在上表列举了数十款具有实质创新意义的显卡散热方案,本文将逐一细数它们的特色之处以及代表之作。

    ◆ 华硕DirectCu II与Formula

      华硕在新的显卡产品中使用了热管直触式设计散热器,美其名曰“DirectCU”,其好处是热管可直接与GPU保护盖表面接触,减少了热传递过程的介质从而加快热量传导。缺点是比传统底座的设计方式工序更加复杂,而且扁平热管的耐用性将会有所下降,好在华硕采用的是加厚型热管(据称加厚30%),这个耐用性问题可以无视。

      华硕DirectCu分为单风扇和双风扇版本,分别称为DirecCu和DirectCu II,均采用8mm热管,区别在于风扇数量,相应的散热鳍片也作了改变,比如DirectCu II的鳍片分成了两组,分别位于两组风扇下面。


    DirectCu II


    DirectCu II

      华硕DirectCu II散热器采用了黑色金属导风罩设计,主体部分由铝块和鳍片组成,中间8mm纯铜热管穿fin与鳍片相连,而热管与GPU直触式设计则是其卖点。

      不知大家有没有留意到该散热器风扇上的特别之处,双风扇的直径相同但扇叶数量却不一致,其中左侧扇叶的为9片而右侧的为11片。华硕这样设计,可能是考虑到右边是全卡的主要散热区域,需要更多扇叶提供更多的风量来进行强制对流。

      目前该散热器主要用于华硕的一些旗舰产品上,例如Radeon HD 6970/6950、GeForce GTX 580/570/560Ti以及ROG系列GTX 580 Matrix中(热管增加至5根)。

      该散热器的具体表现可以点击回顾本站文章《耍酷的实力派,华硕Matrix GTX 580显卡评测》。  

      实际上更早之前华硕使用的是Formula散热器,首次在2009年的CeBIT上出现,别树一格的一级方程式赛车造型给大家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不过可惜在目前华硕的新品中并未发现该系列的踪影。

      传统的一体式涡轮散热器使热量聚集在显卡靠近挡板的区域,而华硕Formula散热器则完全相反,热区集中在“车头”部位,即显卡右半部。

      该散热器风扇安装的位置较为特殊,而在规格方面则分为有热管及无热管的版本。


    Formula系列显卡

      无热管版本Formula散热器。同样按照一级方程式赛车造型设计,更换为直径更大的悬挂式风扇和海藻式扇叶。


    散热器侧面


    散热器底部

      华硕Formula系列显卡散热器但外形确实独特,也是首个敢于大胆在外形上大幅度创新的厂商,不过在散热技术方面的创新还是非常有限的。

      也许是Formula系列散热器在散热性能上得益不明显,所以止步于Radeon HD 5000系列的中低阶产品,目前并未有后续产品出现。

    ◆ 技嘉风之力:WinForce 3X/2X系列

      技嘉在2010年推出了WinForce 3X/2X散热器(中文名:风之力),3X为3风扇设计搭配在高端显卡中;而2X则为双风扇设计,运用在中端显卡中。WinForce 3X/2X散热器的主要特色是风扇角度倾斜。

      如上图,WinForce 3X散热器的3组鳍片模块均为梯形设计,鳍片具备一定的倾斜面,这样三把下吹式风扇也形成一定的角度。

      倾斜式的鳍片可大幅减少废热区域,有效降低风扇间的扰流,降低热区的形成以及滞留,这就是技嘉倾斜鳍片设计的目的了。


    WinForce 3X


    WinForce 3X

      WinForce 3X还采用了均热板设计作为基础、搭配3根热管,使散热效能得到保证。


    WinForce 2X


    WinForce 2X

      至于WinForce 2X,由于定位于中端产品,并没有采用均热板设计,热管数量减少至2根。

      当然其设计理念与WinFroce 3X是一样的,鳍片设计不在同一等高面上,特殊的倾斜式双风扇设计能有效地降低了两个风扇的湍流流动,扩大显卡各个风道上的通风口,并在导风罩下制造出一个更有效的风道系统,从而提升散热效能。

      WinForce 3X主要用于高端产品,如Radeon HD 6970/6950、GeForce GTX 580/570等,而WinForce 2X则主要用于GeForce GTX 560/460、Radeon HD 6850等产品中。

      关于风之力散热器显卡,可以参阅我们早前的文章《技嘉GTX 470超级超频版显卡评测》。

    ◆ 微星霜刃:Twin Frozr III/II

    Twin Frozr II

    Twin Frozr II(三热管

      微星的Twin Frozr II(霜刃)系列散热器在外形上是一样的设计,但热管数量则是按照定位高低增减。采用了铝质导风罩,两把8cm风扇可支持PWM智能温控,并配备镀镍铜底座,热管也通通经过镀镍,既可防氧化又美观。

      散热器配备热管数量为3根(6mm)、4根和5根(最外侧两根为8mm)。


    Twin Frozr II(三热管)


    Twin Frozr II(四热管)

      从我们过往的测试情况来看,Twin Frozr II的散热效能不错,不过风扇全速运行将达到3800RPM,会导致满载噪音过大;建议玩家使用过程中自行限速。

      Twin Frozr II在外形设计上我个人觉得还是非常讨好的,而且散热性能值得肯定,不过噪音方面确实需要好好改进一下了。其实在部分型号搭载的Twin Frozr II上还会提供P跟S档切换,性能与静音任君选择,非常贴心。

      散热器效果可回顾本站文章:《马中赤兔,三大品牌非公版GTX 460决战巅峰》(4热管)、《霜刃锋自磨砺来,微星R6850 HAWK显卡评测》(3热管)

    Twin Frozr III


    Twin Frozr III散热器(Lightning)

      Twin Frozr III作为Twon Frozr II的升级版主要用于中高端显卡之上,例如久闻其名的N580GTX Lightning,除了顶级产品外微星还把该散热器搭配HAWK系列显卡上,不过热管数量则有所下降。

      该散热器同样采用了铝质导风罩,而且尺寸更大,搭配两把9cm的风扇,扇叶还使用了Propeller Blade设计,起到增大风量的作用。


    Twin Frozr III散热器(Lightning)

      热管与鳍片采用焊接工艺相连,使用在旗舰上的Twin Frozr III具备5根热管其中3根为6mm,两侧2根为8mm的Superpipes热管。


    Twin Frozr III散热器(Lightning)


    Twin Frozr III散热器

      另一版本的Twin Frozr III散热器外观上并无太大区别,仅热管数量缩减为4根,其中2根6mm,两侧2根为8mm热管。


    Twin Frozr III散热器

      虽然Twin Frozr III作为上代升级版推出,按照以往的测试情况来看,其表现都很不错。

      微星霜刃散热器堪称自行研发显卡散热器的翘楚。

      至于该散热器表现,可回顾本站文章:《极限超频之利刃,微星N580GTX Lightning评测》《这400元值不值?微星N560GTX-Ti HAWK评测》

    ◆ 索泰DTC:双流牵引散热器

      DTC双流牵引是索泰近期推出的新散热方案,基本结构其实同传统散热方案一样为热管+鳍片+风扇,不过在风扇上却作了较大的变化。

      该散热系统设计了两把不同的风扇,左侧为8cm的普通风扇,顺时针转向;右侧的为9cm的反向隐藏式风扇,逆时针旋转。

      据索泰表示,当临近的两个风扇转向相同,在风扇交界处的风向就会出现交叉紊流,造成互相干扰,而采用DTC设计之后两个风扇中间有导风槽隔开,出风方向也是一个向左一个向右,不再互相影响。

      虽说提出新理念是好事,但其实对流紊乱在常规布局的双风扇上也不是什么大问题,索泰的反向设计具体效果如何还有待检验。

      3根反重力热管与鳍片相连,为了进一步提升热传递效率,还使用一体式纯铜底座与热管紧密相连。

      目前使用DTC散热方案的只有索泰GTX 560毁灭者DTC版一款。从本站的实际测试情况来看,散热效果还是比普通的双8cm风扇要好一些的。

      散热器效果可参见《索泰GTX 560毁灭者DTC评测》。

    ◆ 影驰银河战舰散热器

    第一代银河战舰

      在2010年3月第一代Fermi发布之时,影驰就推出了第一代银河战舰散热器,搭配在GeForce GTX 470黑将之上。

      该散热器外壳使用的是PC塑料原料,具有较强的耐形变和耐高温(180℃),基本上不用担心它的耐用性。4根6mm热管通过焊接工艺与鳍片相连,并使用了纯铜底座。

      当然,银河战舰散热器最大的创新设计在于可拆卸风扇,只需用两根手指按着风扇上端的两个卡子,就能够像开门那么容易就把散热器打开,方便除尘,不过还不能把风扇整把拆卸下来。

      至于散热效能,通过我们测试,第一代银河战舰在温度和噪音方面都比公版GTX 470的效果稍好,注意只是稍好一点而已,满载温度和噪音还是比较偏高。《全球首款非公版,影驰GTX470黑将显卡测试

    第二代银河战舰

      第二代银河战舰依然是可拆卸风扇设计,主要改进在于风扇供电采用了两段式转接线设计,风扇连接PCB的电源线可轻松分离。再加上易拆卸的支架,这样整把风扇都可以轻易拆卸下来,不但除尘更加方便,而且更换风扇也更加便利。

      与第一代相比,第二代银河战舰在热管数量和鳍片面积方便均有下降,主要应用于部分中阶显卡,例如GTX 460等。

      在GTX 460上该散热器效果比公版更好,具体可回顾本站文章《终极进化高频版,影驰GTX 460骨灰黑将评测》

    第三代银河战舰

      第三代银河战舰,在外观模具上与前代差别不大,只是配色有所差别。此代产品依然采用了可完全拆卸风扇设计,不过热管则不复存在了,采用了铝块加铜底的设计,并美其名曰“水平散热”。

      该散热器主要应用于GTS 450骨灰黑将、GTX 550Ti黑将等产品上,银河战舰散热器与旗舰型号渐行渐远,不过在噪音方面第三代银河战舰比前两代产品的表现都更佳。

    第四代银河战舰——双子星

      第四代银河战舰使用了另一个名称——双子星。这主要是为了实现“冷且静”的效果,使用了两个9cm的风扇,谓之曰“双子星”,大直径风扇好处是风量更大,而每个风扇的转速都可以很低,减少了噪音的产生。

      双子星继续把可拆卸风扇设计发扬光大,采用了Y型支架设计,只需拧开上方的一颗螺丝就可以直接拆下整把风扇,除尘非常方便。

      为了控制成本,双子星散热器只使用了铝块底座与热管相连,热传递效果肯定是不如纯铜底座的。

      双子星散热器限于在规格方便并不高,只应用在GTX 560级别产品,而从本站的测试来看,在GTX 560上其散热效果还算不错的。具体可回顾《双子星散热,影驰GTX 560 Ti黑将简单试用》。

    ◆ 蓝宝石Vapor-X系列散热器

      VAPOR-X是一项与热管的原理及理论架构类似的均热板(Vapor Chamber)技术,目前市面上也有不少产品已经在使用这种技术。

      均热板的原理是:内置的液体冷却剂在热源处受热后气化,气化介质通过铜网状微细管传递到散热器冷源,在冷源处遇冷重新凝结,再通过铜网微状细管回流至热源处。回流过程为一个低真空环境,通过一套复杂的铜网微状细管系统进行操作控制。

      Vapor-X散热系统具有轻便小巧,散热突出的双重特点,并可与GPU芯片实现高精度无缝连接。

      蓝宝石在许多型号产品中广泛使用了均热板散热器,而Vapor-X系列更加是无一例外通通搭配上该散热器了。

      根据型号不同设计了不同的导风罩,而且热管数量也不尽相同。

      参考文章:《100元票价值不值?蓝宝石HD 6770 VAPOR-X简测》

    ◆ 迪兰恒进Vortex II

      迪兰恒进在去年就未PCS+系列显卡打造了名为Vortex的散热方案,其创新之处就是用户可自行调节风扇的高度;在今年迪兰恒进又升级了Vortex II散热器,除了可调高度外还增加风扇角度的调节,并增加了热管,弧形扇叶,扇叶镂空等改善。

      与技嘉的Winforce 2x原理一样,Vortex II两把风扇调节成一定角度后可减少废热区域,有效降低风扇间的扰流,降低热区的形成以及滞留。

      风扇与GPU之间的高度提升,理论上可带来更大的风量,不过风压会下降。不过Vortex II只能调高8mm左右,实际带来的影响是非常细微的。

      Vortex系列分为双风扇和单风扇版本,前者应用于高端产品,而后者则是用于中低阶型号。

      虽然在我们是实测中风扇调高那么小的距离带来的影响甚微,但也属于是一种创新的设计,而且风扇可以之间旋转拆卸也方便用户除尘。

      Vortex II具体性能可回顾本站文章《升级漩涡散热,迪兰恒进HD6770 VORTEX II评测》

    ◆ 七彩虹鲨鱼鳍散热器

      七彩虹鲨鱼鳍散热器采用了鲨鱼仿生理念设计,搭载于iGame系列烈焰战神显卡之上,具备4根6mm热管连接底座和2组铝质鳍片,其中2根热管还呈180°的弯曲设计。

      为了增加散热面积,鲨鱼鳍散热器的一组鳍片还作了延伸设计,鳍片的一部分还延伸至PCB背部,可有效增加散热面积。

      散热器尤为特别之处是采用了仿生鲨鱼设计的导风罩,通透性十足。

      而搭配的两把风扇并不统一:左侧80mm的风扇采用了特别“鲨鱼仿生扇叶”,每片扇叶表面突起处可帮助减少风扇运作时切割空气所产生的噪音,据称还可增加15%的风流;右侧的风扇直径为70mm,两把风扇均支持智能温控技术,兼顾散热和静音。

      鲨鱼鳍散热器主要用户GTX 460/560Ti等中高端型号显卡。而另一有款单风扇设计的则用于GTX 550Ti以下产品线中。

      从本站实际测试来看,鲨鱼鳍散热器独特的大小风扇组合设计可把温度和噪音平衡处理得恰到好处,值得称赞。

      散热器具体性能表现可回顾本站文章《为玩家定制,七彩虹iGame 560 Ti烈焰战神X评测》

    ◆ 盈通鹦鹉螺散热器

      在同质化严重的今天,盈通推出的鹦鹉螺散热器相信会令不少玩家眼前一亮,难道又是一款仿生散热器?据盈通方面称该散热器利用了“鹦鹉螺”腔体设计特殊风道,从内部结构中吸收精髓,在设计过程中应用“鹦鹉螺”腔体原型特征进行制作。

      其实风扇才是这个散热器的真正主角,这是由ID Cooling特别定制的,直径达到11cm,厚2.5cm。这个风扇被设计成双面进风,即使把正面进风口全封闭,也可以从背面进风,而对散热几乎没有影响,这对于空间拥挤的机箱非常实用,不会因为正面的进风量小而令散热性能大打折扣,这个问题对大多开放式散热风扇却是个症结。

      无论怎么说,盈通鹦鹉螺散热器还是一款创新产品,虽然只是外观仿鹦鹉螺,但起码是一款个性化十足、吸引眼球的产品。

      在散热性能方面,同类型散热器中暂时无出其左右者,同时可以改善机箱内部的生态环境。本质上这款鹦鹉螺散热器走的是堆料式的暴力路线,以至于体积庞大,存在明显的启动噪音,满载时噪音也不小,另外散热器做工一般,模具不够精致。

      鹦鹉螺散热器主要应用于镭龙游戏高手系列产品中,包括R6950/R6790/GTX 560游戏高手几款型号。

      具体测试可回顾本站评测:《暴力流中的鹦鹉螺,盈通游戏高手R6950初窥》

    ◆ 耕昇Phantom2/Phantom3散热器

      耕昇打造了“全自然吸气散热系统”,命名为Phantom(根据风扇数量定为Phantom2或Phantom3)。Phantom散热器的创新之处在于有别于传统散热器的结构,采用了风扇紧贴鳍片底部的内藏式设计。

      即风扇安装在PCB与鳍片之间,这样吸入的冷风将会完全通过鳍片间隙,在保证散热性能的前提下可以减少风切噪音,创造更好的环境。


    Phantom2

      Phantom散热器具备一定数量的热管,通过穿fin方式贯穿鳍片,热管、鳍片和底座表面均经过镀镍,美观有防止氧化,内藏2把或3把8cm悬挂式风扇。

      耕昇的“全自然吸气系统”在GPU负载越重时优势更明显,相同条件下温度比公版更低,静音方便也相当出色。

      具体性能测试可回顾本站文章《深藏功与名! 耕昇GTX 560 Ti关羽版评测》

    ◆ 铭瑄背吸式散热

      铭瑄最近也推出了翼系列新品,并其特别之处在于采用了背吸式散热系统,这也是其创新之处。

      铭瑄翼系列GTS 450显卡,乍一看以为是被动散热产品,实则不然。与传统的显卡散热器结构不同,其风扇设计在PCB的末端。如此一来PCB再加上散热器长度,整卡将会特别长,兼容性大打折扣。

      PCB末端安装了一把涡轮风扇,从背部开孔处吸风,名曰“背吸式”散热系统。另外,在风扇除开孔外的几个角落里均嵌入了海绵进行吸音,降低噪音。

      铝质散热鳍片斜向设计,使导风罩内风道程S型走向,冷风与鳍片接触充分,最后把热风从显卡近I/O挡板处的风罩开孔处排出。

    ◆ 旌宇智能飞翼散热系统

      

      旌宇早在GeForce 9800GTX+显卡推出之时就发布过一款风扇可调角度的散热器,随后亦有数款产品采用该散热器,不过均不在大陆销售。

      IDF智能飞翼散热器,实际上在两把风扇间增设了一个名为“GBOX”的控制终端以调整两把风扇的抬起角度。

      例如,用户把温度设定为50℃,那么当GPU温度高于50℃时,智能飞翼散热系统内建的马达将带动风扇抬起作倾斜运作;而当GPU温度低于50℃,内建的马达则带动风扇倾斜度降低至合拢状态。

      可见旌宇在该散热器中结合机械原理进行了精心设计,不过可惜该散热器在旌宇最近的新品中已是销声匿迹了。

     

    ◆ 总结:创新与实用须兼备

      显卡散热器,其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不外乎鳍片、热管、底座以及风扇,改进是受到很大局限的。不少显卡厂商都意识到,在同质化严重的环境下必须增加产品个性化才提升竞争力。

      作为显卡最外在的“面子”,在散热器方面的改进也是最大有作为之处,不过花俏的外观未必能俘获消费者。如果只是改改导风罩外观设计,而内里却没有点“料”也是不行的。在这方面,微星的霜刃和技嘉的风之力就是成功的例子,性能与外观兼具。

      要做出一款创新产品并不容易,坚持创新更不容易,做到创新又卖座那就是难上加难,个性化的散热器这个面子工程相信越来越多的厂商会加入进来,没有特色的产品只会淹没在千人一面的大军中。

    ×
    已有 12 条评论,共 52 人参与。
    登录快速注册 后发表评论
    • 我匿名了  2011-10-09 09:54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已有2次举报

      支持(7)  |   反对(9)  |   举报  |   回复

      12#

    • 游客  2011-10-09 07:26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已有2次举报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11#

    • 游客  2011-10-09 01:27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已有2次举报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10#

    • 游客  2011-10-08 21:11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已有2次举报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9#

    • 游客  2011-10-08 20:24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已有2次举报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8#

    • 超能网友教授 2011-10-08 19:53    |  加入黑名单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已有2次举报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7#

    • 游客  2011-10-08 18:05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已有2次举报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6#

    • 超能网友终极杀人王 2011-10-08 17:10    |  加入黑名单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已有2次举报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5#

    • 超能网友管理员 2011-10-08 17:10    |  加入黑名单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已有2次举报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4#

    • 超能网友终极杀人王 2011-10-08 17:08    |  加入黑名单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已有2次举报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3#

    • 超能网友博士 2011-10-08 17:06    |  加入黑名单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已有2次举报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2#

    • 我匿名了  2011-10-08 17:03

      该评论年代久远,荒废失修,暂不可见。

      已有2次举报

      支持(0)  |   反对(0)  |   举报  |   回复

      1#

    登录 后发表评论,若无帐号可 快速注册 ,请留意 评论奖罚说明